[实用新型]一种带法兰的自连接内插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9848.4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4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栋;冯清晓;段瑞;谢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8 | 分类号: | F16L4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法兰 连接 插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化工装置的内插管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连接内插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存在多种带法兰的内插管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的常规多相介质反应器的内插管连接结构,其内插管需固定在设备内部并在设备内设置空间走向,一般采用普通法兰密封结构实现对其内插管的连接与固定,但是由上述密封结构所固定的内插管不能被拆卸,以至于保证密封所采用的垫片无法更换,影响结构的连接效果。在检修时,上述结构需要先切割内插管才能更换垫片,所述替换的垫片为法兰盖与接管法兰之间的密封垫片。传统结构内插管为一体的,垫片拿不出来。必须切割。之后为使结构重新连接,需再次将内插管焊接,操作十分不便。虽然存在由内法兰采用普通型式连接的分段内插管结构,为更换垫片提供便利条件,但采用内法兰的普通型式连接,受空间条件的限制较多,并且在现场装配或检修设备时,工作人员必须进入设备内作业,过程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插管无法拆卸而造成的垫片更换困难的问题,以及内法兰结构带来的装配和检修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法兰的自连接内插管结构,其内插管在安装法兰盖时即可连接,形成介质通道,并可通过常规螺栓调节来调整内插管的连接,加强所连接通道的密封性。此外,螺栓结构还可以弥补制造部件的过程中带来的尺寸误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法兰的自连接内插管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法兰盖1、接管法兰紧固件4、设备接管5、一对内插管和导向定位单元;
所述法兰盖1通过接管法兰紧固件4与所述的设备接管5固定;
所述导向定位单元设置在所述设备接管5内腔中;所述一对内插管通过所述导向定位单元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内插管采用焊接或活动插接在所述导向定位单元两端;且在所述导向定位单元上设置有导向定位件,所述内插管通过导向定位件定位。
在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导向定位单元包括导向定位套筒2;所述一对内插管包括内插管一3和内插管二8;所述内插管二8与所述的导向定位套筒焊接;所述内插管一3通过所述的导向定位件插接在所述导向定位套筒2内。
为了完成内插管一准确定位的过程,所述导向定位件为在所述导向定位套筒2的端部沿圆周设置的裙边结构,所述裙边的形状为喇叭口形状,所述裙边与所述导向定位套筒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α,且α=0°~85°;所述内插管一3通过所述的裙边定位在所述导向定位套筒内。优选的,所述夹角α范围优选30°。所述内插管一3的插接一侧的端部管壁削薄。
为了使内插管稳定,所述结构还包括内插管固定件;所述内插管固定件包括耳板6和内插管支架7;所述耳板6固定连接在所述设备接管5的内壁上;所述内插管支架7沿内插管二8的外壁圆周均匀固定设置。
所述结构还包括调节固紧单元,所述调节固紧单元包括调节螺栓9和调节螺母10;所述调节螺栓9和调节螺母10固定在所述耳板6上。
在具体的实施中,所述内插管一3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内插管一3和所述内插管二8的材料为耐腐蚀性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易于安装,并通过拆卸其法兰盖即卸下部分内插管,继而更换垫片,采用本结构后,拆卸掉法兰盖1后,垫片自然就可以拿出来了。之后,随着法兰盖的再次安装固定,内插管即可自动连接,实现了垫片的自由更换,方便了设备的检修。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多相介质反应器的内插管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法兰的自连接内插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法兰的自连接内插管结构的导向定位套筒2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法兰的自连接内插管结构的内插管支架7与耳板6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法兰盖,2-导向定位套筒 3-内插管一;4-接管法兰紧固件;5-设备接管;6-耳板;7-内插管支架;8-内插管二;9-调节螺栓;10-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步骤装配:
1)加工制造;
2)预装配;
3)初次定位(即设备出厂前或者设备投入运转以前的定位),进入设备内部拧紧调节螺栓9。
4)装配法兰盖1即实现该结构内插管的自动连接。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98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