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井曝气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9862.4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华;张若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井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沸水或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深井曝气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深井曝气工艺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受到广泛地重视,深井曝气装置是这种飞速处理方法的主要设备,废水生化过程即在曝气装置内进行。这种曝气装置一般深50-150米,直径0.4-6米,内部被分隔成下降管和上升管两部分,前者和后者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同心圆式结构。置于地下的曝气装置多采用同心圆式结构,其中心下降管为直筒形,外壳和中心管之间的环形部分作为上升通道,曝气装置上部一般设置有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顶槽,如图1所示。
由于深井曝气废水处理一般采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气提循环。但是在气提循环中所注入的压缩空气会随着循环液流的下降,逐渐融入水中。当混合液流到达槽底后转变方向,沿上升管向上流动,溶于水中的空气逐渐重新释放出来,由于释放的空气会吸附在混合液流中的污泥上,因此深井曝气装置的出水在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之前,尚需要进行脱气。而脱气操作一般采用真空脱气,耗电量巨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深井曝气装置的出水尚需要脱气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在深井曝气的上升过程中实现脱气操作的深井曝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深井曝气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上部的顶槽、设置在顶槽下方的上升管及下降管,所述上升管的顶端与顶槽的底端相连通,下降管设置在上升管内部,下降管的底部与上升管相连通,下降管的深处设置有气流紊流器,所述上升管的内壁上垂直间隔地附着有环状凸块,环状凸块的上端面与上升管的轴线方向相垂直,环状凸块的下端面与上升管的轴线方向相倾斜。
作为优选,还包括侧向内循环通道、防喷板,所述侧向内循环通道设置在下降管的顶部,下降管通过侧向内循环通道与顶槽相连通,所述防喷板设置在下降管顶部的内壁上,防喷板与下降管轴线方向相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环状凸块下端面的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凹槽。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上升管,第二上升管位于下降管和上升管之间,第二上升管、下降管、上升管同轴排列,第二上升管上设置有连通第二上升管的内侧和外侧的连通管,连通管与凹槽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上升管,第二上升管位于下降管和上升管之间,第二上升管、下降管、上升管同轴排列,所述环状凸块附着在第二上升管的外壁上,环状凸块的下端面与第二上升管的轴线方向相倾斜并向下倾斜,环状凸块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凹槽,凹槽位于第二上升管的径向方向,第二上升管上设置有连通第二上升管的内侧和外侧的连通管,连通管与凹槽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端面的倾角为15-3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上升管与下降管的径向间隙为第二上升管与上升管的径向间隙的1/5-1/3。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数目为6-2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环形凸块,深井曝气装置中的上升液流在流进环形凸块与下降管的间隙时,由于管径减小,使上升液流的流速增大,当经过环形凸块后,由于管径突然增大,因此上升液流的流速突然减缓。流速的突然改变会加速上升液流中的气体的析出,促使上升液流中的污泥与吸附在污泥上的气体相分离,从而达到脱气的效果。
由于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从水中析出是随着水压的减小而逐渐进行的,因此需要在深井曝气装置的上升液流上设置一系列地环状凸块,以达到逐次脱气的目的。
此外,由于与上升液流分离的气体并未真正地与上升液流相隔离,因此通过设置第二上升管,将上升液流分为大小不一,但是可以相互连通的两部分上升液流,流量较大的上升液流在通过环状凸块时脱除的气体,会聚集在环状凸块下端面的凹槽中,并随着连通管进入流量较小的上升液流,从而达到隔离上升液流和气体的目的,脱除气体的大部分上升液流可以直接进入固液分离操作,而含有大量气体的那部分流量较小的上升液流可以通过内循环管道再次进入下降管进行循环。
与上升液流分离后的气体,将会聚集在环状凸块的下端面,且可以通过连通管进入第二上升管内侧,从而达到脱气的目的。为了能够有效收集气体,还可以通过增加凹槽的数目增加凹槽的总面积,以提升收集气体的效率。但是连通管的数目与凹槽的数目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过多的凹槽会影响上升通道的面积,增大上升过程中的不必要的阻力,降低水流的流速。由此将凹槽的数目设置为6-20条是合适的。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可以省略脱气步骤,无需再建造专门的脱气装置,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9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过滤装置
- 下一篇:基于客户端管理的装桶机数据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