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机线控装置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0829.3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1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月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月婵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线 装置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线控装置壳体,具体的说就是一种耳机线控装置的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及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耳机线控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耳机线控装置的壳体通常采用一次性的密封式外壳,假如耳机线控装置发生故障,由于无法更换包裹在外壳内的电子元器件,则可能对整个耳机线控装置做出报废处理,这不仅提高了制造成本,同时废弃的耳机线控装置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耳机线控装置壳体,达到安装、维护方便,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耳机线控装置壳体,包括壳体A和壳体B,壳体A为一次性注塑成型,其内部是一个扁长形的内腔A,在壳体A一端有两个卡扣,另一端有一个环形卡套,壳体A上设有一个按键槽,在内腔A单侧靠外沿有一个定位卡。
壳体B为一次性注塑成型,其内部是一个扁长型的内腔B,壳体B的头端两侧各有一个卡槽,端部有一个贯穿的引线孔A,壳体B尾端端部有一个贯穿的引线孔B,壳体B内壁分布有加强筋,壳体B外沿设有一个定位孔,内腔B里设有T形承托架、i形承托架、拾音孔,T形承托架上设有一个定位针A,i形承托架上设有一个定位针B。
壳体A与壳体B采用弹性树脂注塑而成,使用时,可减少外界冲击对内部电子零部件造成的损害。
壳体B内壁分布的加强筋,不仅可以起到对电子零部件的限位保护,同时也可以增强壳体的耐冲击性。
T形承托架上的定位针A,与i形承托架上的定位针B可以对安装于耳机线控装置壳体内的印刷电路板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增强耳机线控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耳机线控装置外的引线通过引线孔A和引线孔B贯穿进耳机线控装置内部。
壳体B上的卡槽与壳体A上的卡扣可以呈紧配合,壳体B的尾端可以镶套进壳体A上的卡套,并呈紧配合,壳体A与壳体B分别通过卡槽与卡扣的配合、尾端与卡套的配合而呈紧配合在一起,内腔A与内腔B形成耳机线控装置壳体内腔。
壳体A与壳体B呈紧配合后,壳体A上的定位卡定位在壳体B上的定位孔上。
壳体B上的卡槽与壳体A上的卡扣的配合,壳体B的尾端与壳体A上的卡套的配合,壳体A上定位卡与壳体B上的定位孔间的配合,确保壳体A与壳体B可以呈紧配合在一起,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壳体A与壳体B发生错位或脱离现象。
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间接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A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E—E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F—F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B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B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7是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8是图4中C—C的剖视图;
图9是图4中D—D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A,2、壳体B,11、卡扣,12、按键槽,13、卡套,14、定位卡,15、内腔A,21、头端,22、尾端,23、T形承托架,24、i形承托架,25、拾音孔,26、定位孔,27、加强筋,28、内腔B,211、卡槽,212、引线孔A,221、引线孔B,231、定位针A,241、定位针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耳机线控装置在安装时,印刷电路板、微型拾音器、微型开关及其他电子零部件按设计要求分别排设在壳体B(2)的内腔B(28)里,加强筋(27)的分布排列、T形承托架(23)以及i形承托架(24)的设置为各种电子零部件的安放起到很好的限位保护作用,其中微型拾音器拾音口安置于拾音孔(25)上,微型开关安装的位置位于壳体A(1)与壳体B(2)呈紧配合时的按键槽(12)下方,耳机线控装置外的引线通过引线孔A(212)与引线孔B(221)贯穿进耳机线控装置内部,印刷线路板上的定位孔分别定位在T形承托架(23)上的定位针A(231)与i形承托架(24)上的定位针B(241)上。
当印刷线路板、微型拾音器、微型开关及其他电子零部件安装固定在壳体B(2)的内腔B(28)里面后,壳体A(1)通过卡扣(11)与卡槽(211)的呈紧配合、卡套(13)与壳体B(2)尾端(22)的呈紧配合、定位卡(14)与定位孔(26)的限制定位与壳体B(2)紧密的扣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月婵,未经何月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0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