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倒立的易折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0851.8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9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A61J1/05;A61M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立 易折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与输液软瓶端口连接的可倒立的易折盖。
背景技术
输液软瓶包括瓶口、瓶肩、瓶身、瓶底、瓶盖和吊环;瓶肩,自所述瓶口向下延伸;瓶身,自所述瓶肩向下延伸,所述瓶身的宽度与厚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8;瓶底,自所述瓶身向下渐缩延伸至闭合;瓶盖,封闭所述瓶口;吊环,固定连接至所述瓶底。输液时,将吊环挂于输液架上。
上述结构的输液软瓶存放时须平行放置才能使其位置相对固定,这种存放输液软瓶的方式将占据大量的可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输液软瓶配套使用,实现输液软瓶稳定倒立,输液软瓶放置时可节省可用空间的可倒立的易折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可倒立的易折盖,包括盖体、密封盖、密封塞和圆盘;所述盖体和密封盖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盖,盖体的一端为与输液软瓶焊合的连接端,所述密封盖的一端与盖体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塞设置在密封盖内并密封该密封盖内的通道;所述圆盘的一端为盘口,另一端为盘座,所述圆盘的盘座与密封盖的另一端面密封连接,所述盘座与密封盖的连接部为易折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易折部位的厚度小于盘座和密封盖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盖的另一端面为一中部开口的端盖,所述盘座与端盖密封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盘为可吸附于光滑面上的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可倒立的易折盖时,先将盖体的连接端与输液软瓶的底端口焊合,然后将输液软瓶倒立,通过圆盘将输液软瓶稳定倒立在存放平面上,与输液软瓶平放相比,可大大节省输液软瓶存放的可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可倒立的易折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倒立的易折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盖体; 2—密封盖; 3—密封塞; 4—圆盘; 5—连接端; 6—凹槽; 7—盘座; 8—易折部位; 9—端盖; 10—盘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2所示,可倒立的易折盖包括盖体1、密封盖2、密封塞3和圆盘4。盖体1和密封盖2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盖,盖体1的一端为与输液软瓶焊合的连接端5(连接端5在图1、2中为下端)。密封盖2的底端与盖体1的顶端密封连接(可通过焊合的方式,也可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方式实现密封盖2的底端与盖体1的顶端密封对接)。密封塞3设置在密封盖2内并密封该密封盖2内的通道。圆盘4的一端为盘口,另一端为盘座7,圆盘4的盘座7与密封盖2的顶端面密封连接,盘座7与密封盖2的连接部为易折部位8。
本实施例中,沿密封盖2的内侧壁设有一凹槽6,密封塞3嵌入该凹槽6内。对于密封塞3与密封盖2的安装方式,除了将密封塞3嵌入该凹槽6中,还可通过注塑的方式在密封盖2内设置密封塞3,也可将密封塞3通过热合的方式安装在密封盖2内。
密封盖2的顶端面为一中部开口的端盖9,盘座7的底端口与端盖9的开口边缘壁密封对接。易折部位8的厚度小于盘座7和密封盖2的厚度,该可倒立的易折盖与输液软瓶的底端口焊合后,在掰开圆盘4时,通过该易折部位8易实现圆盘4与密封盖2分离。
圆盘4为可吸附于光滑面上的吸盘,输液软瓶倒立放置时,吸盘与放置平面接触,并轻轻用力按压吸盘,吸盘内形成一定的真空,使吸盘以及与吸盘连接的密封盖2、盖体1和输液软瓶更加稳定地倒立在放置平面上。
使用该可倒立的易折盖时,先将盖体1的连接端5与输液软瓶的底端口焊合,然后将输液软瓶倒立,通过圆盘4将输液软瓶稳定倒立在存放平面上,与输液软瓶平放相比,可大大节省输液软瓶存放的可用空间。输液时,一只手握住密封盖2,另一只手握住圆盘4,用力将圆盘4向一侧掰,易折部位8被掰断,实现圆盘4与密封盖2分离,最后只需将输液针的针尖刺穿密封塞3便可进行输液。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0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检测进料中金属物的胶囊填充机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叶轮浇注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