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吹吸式组合结构风扇的车辆用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1640.6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8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龙;朱陶锋;陈小俊;金苏生;丁志阳;刘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06 | 分类号: | F01P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吹吸式 组合 结构 风扇 车辆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吹吸式组合结构风扇的车辆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一个散热器和一个与散热器相连接的风扇构成,而且风扇位于散热器的一侧,以及风扇的结构通常为吸式结构或吹式结构。然而,无论吹式结构的风扇或吸式结构的风扇的风都必须克服散热器的风阻后,才是通过散热器芯部的有效风量,以实现冷却散热,故通过换热器芯部的有效风量比较小。另外,常用的电驱动风扇的冷却系统中,电动机的特性决定了目前电驱动风扇的静压较低,风扇的风克服散热器的风阻后,其有效流量偏小,故不能达到散热器冷侧大流量要求的高静压高流量。目前,为了增大通过换热器芯部的有效风量,以满足散热器冷侧大流量要求的高静压高流量,多数采用增大散热器及增加风扇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带来体积过大的问题,且增加通过换热器芯部的有效风量是有限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吹吸式组合结构风扇的车辆用冷却系统,其不仅体积小,且能够大幅度提升通过换热器芯部的有效风量,以满足散热器冷侧大流量要求的高静压高流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吹吸式组合结构风扇的车辆用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一个散热器;散热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风扇和一个第二风扇;第一风扇为吸式结构的风扇,第二风扇为吹式结构的风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吹吸式组合结构风扇的车辆用冷却系统,其在散热器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风扇和一个第二风扇,且第一风扇为吸式结构的风扇,第二风扇为吹式结构的风扇,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共同作用,在较小的空间内,大幅度提升了通过换热器芯部的有效风量,满足了散热器冷侧大流量要求的高静压高流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采用吹吸式组合结构风扇的车辆用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吹吸式组合结构风扇的车辆用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参考图1,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一个散热器3;散热器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风扇1和一个第二风扇2;第一风扇1为吸式结构的风扇,第二风扇2为吹式结构的风扇。
由于散热器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风扇1和一个第二风扇2,且第一风扇1为吸式结构的风扇,第二风扇2为吹式结构的风扇,通过第一风扇1和第二风扇2的共同作用,在较小的空间内,大幅度提升了通过换热器芯部的有效风量,满足了散热器冷侧大流量要求的高静压高流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1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节温器
- 下一篇:发动机油底机油预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