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火纤维密封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3438.7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4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廖良;李学彦;郭宏照;王东明;孙永瑞;史才禄;刘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宏达炉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16 | 分类号: | B22D4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缪风举 |
地址: | 450064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火纤维 密封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火中间包辅助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连铸塞棒水口使用的耐火纤维密封垫。
背景技术
在塞棒控流中间包连铸过程中,采用塞棒堵塞上水口实现浇钢连铸并控制上水口钢水的流速和流量,这种方法历来为冶金工作者所关注。为了避免浇钢前钢水泄漏、控制浇钢连铸过程中钢水的流速和流量,可采用多种将上水口和塞棒密封的方式,如用耐火泥密封、或用铁皮挡帽封堵等,其中耐火泥密封,易造成塞棒头与水口烧结连接,起棒困难;铁皮挡帽结构和形状较为复杂,挡帽无弹性,挡堵严密时需要预紧力大而损坏水口,挡堵不严就易漏钢,或开浇时铁皮熔化吸热造成水口钢水冷钢堵塞水口,影响浇钢连铸生产,并且降低连铸水口塞棒的使用寿命。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塞棒水口结合,使用性能好,容易安装,工作效率高的耐火纤维密封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塞棒水口结合、使用性能好、容易安装、工作效率高的耐火纤维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耐火纤维密封垫,所述的耐火纤维密封垫包括碗状结构的本体,在本体的上部开设有大端开口,在本体下部开设有小端开口,所述的大端开口和小端开口均为圆形开口,并且大端开口的直径不小于小端开口的直径,在大端开口外侧的本体上设置有支撑环。
所述的支撑环与本体为一体结构,支撑环为圆形环状结构,其内径等于大端开口的直径。
所述的支撑环与本体均采用硅酸铝纤维、高纯纤维、高铝纤维、含锆纤维、含铬纤维、多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制成。
所述的支撑环与本体的厚度为1至5毫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产品结构简单,耐火纤维密封垫包括碗状结构的本体,在本体的上部开设有大端开口,在本体下部开设有小端开口,所述的大端开口和小端开口均为圆形开口,并且大端开口的直径不小于小端开口的直径,在大端开口外侧的本体上设置有支撑环,本实用新型采用耐火纤维材质,表面具有优良的弹性,适合不断变化的塞棒水口形状,能有效地进行塞棒水口的堵塞密封,塞棒开启容易并且开启高度很好控制,不堵塞水口,避免了漏钢现象,能很好地控制上水口钢水的流速和流量;本实用新型容重小,仅为200至400kg/m3,在连铸浇钢过程中漂浮于钢水和钢渣表面上,不污染钢水,提高了钢水的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所用材质性能稳定,不与水口、塞棒材质反应,同时该产品导热系数小,具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弹性柔性良好,可延长塞棒、水口的使用寿命;浇钢时,塞棒开启容易,塞棒控制钢水流量方便,与其他垫片相比,控制钢水流量精确,对塞棒头和水口碗内壁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一种耐火纤维密封垫,所述的耐火纤维密封垫包括碗状结构的本体1,在本体1的上部开设有大端开口3,在本体1下部开设有小端开口2,所述的大端开口3和小端开口2均为圆形开口,并且大端开口3的直径不小于小端开口2的直径,在大端开口3外侧的本体1上设置有支撑环4。
所述的支撑环4与本体1为一体结构,支撑环4为圆形环状结构,其内径等于大端开口3的直径。所述的支撑环4与本体1均采用硅酸铝纤维、高纯纤维、高铝纤维、含锆纤维、含铬纤维、多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制成。所述的支撑环4与本体1的厚度为1至5毫米。
本实用新型为与水口碗部内壁形状相吻合的耐火纤维密封垫,其厚度为1至5mm,密封垫由耐火纤维制成,耐火纤维为普通硅酸铝纤维、高纯纤维、高铝纤维、含锆纤维、含铬纤维、多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将耐火纤维加水制浆后,经真空吸虑成型,烘干后修整外观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宏达炉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宏达炉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3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