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儿童拉力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4847.9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夏梅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田 |
主分类号: | B62K9/00 | 分类号: | B62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拉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休闲车,尤其是一种儿童拉力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拉力车,即市场上称呼的“扭扭车”无需电瓶和传动装置,利用双手握住方向盘转动来获取类似蛇形的动力,是一种环保绿色玩具,但是这种扭扭车一般体积都是固定的,不同体格的小朋友只能去购买不同规格的拉力车,随着儿童身体的成长,很快就会淘汰之前购买的拉力车,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便,传统拉力车的摆动效果不好,而且在车上所能进行的健身形式单一,无法锻炼使用者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小朋友并不能享受到运动中的健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适应不同体格的小朋友在趣味的运动中健身、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儿童拉力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拉力车,包括通过连接装置互相连接的前车架及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后车轮,所述后车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坐垫,所述前车架包括前车板、扶手、连接拉簧及踏板,所述前车板通过连接装置可转动的与后车架相连,所述前车板的底侧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扶手设置在前车板的两侧,所述连接拉簧一端连接所述前车板,所述连接拉簧的另一端连接踏板,所述踏板的两端设置有前轮。
为提升脚底与踏板的摩擦力,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踏板上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纹路。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桌垫包括垫体及固定轴,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适配固定轴的开口,所述固定轴通过轴承与开口配合可转动的设置有后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后车架上的两侧设置有便于使用者蹲的位置,所述位置上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纹路。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轴承座、螺栓、螺帽及轴承,所述轴承座固定在前车板上,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在后车板上,所述螺栓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轴承座配合并通过螺帽固定在轴承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新型的儿童拉力车结构,在传统的拉力车上增加了趣味和健身功能,能充分满足不同体格的小朋友在趣味的运动中健身,享受无语伦比的趣味运动,并能充分锻炼使用者身体的各个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拉力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拉力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拉力车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拉力车的结构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拉力车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拉力车的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1、后车架;2、后车轮;3、坐垫;31、垫体;
32、固定轴;4、前车板;5、扶手;6、连接拉簧;
7、踏板;8、支撑轮;9、前轮;10、连接装置;
101、轴承座;102、螺栓;103、螺帽;10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拉力车,包括通过连接装置10互相连接的前车架及后车架1,所述后车架1上设置有后车轮2,所述后车架1上可转动的设置有坐垫3,所述前车架包括前车板4、扶手5、连接拉簧6及踏板7,所述前车板4通过连接装置10可转动的与后车架1相连,所述前车板4的底侧设置有支撑轮8,所述扶手5设置在前车板4的两侧,所述连接拉簧6一端连接所述前车板4,所述连接拉簧6的另一端连接踏板7,所述踏板7的两端可转动的设置有前轮9。
前车架通过连接装置10连接后车架1,使得前车架可转动的与后车架1连接,并能在前车架的反复转动中,使得整个儿童拉力车向前移动,当整个前车架向下移动时,设置在前车架上的刹车片触碰到支撑轮8,使整个儿童拉力车刹车。
所述踏板7通过连接拉簧6与前车板4相连,具体的,所述前车板4包括拉簧盖板与前板,连接拉簧6可自变形,连接踏板7与前板起到牵引作用,通过连接拉簧6的变形,可以将踏板7往后弯折,大大减少新型拉力车的占地面积,移动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5,附图所示所述连接装置10包括轴承座101、螺栓102、螺帽103及轴承104,所述轴承座101固定在前车板4上,所述螺栓102的一端固定在后车架1上,所述螺栓1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104与轴承座101配合并通过螺帽103固定在轴承座101上,安装时,首先将螺栓102固定在后车架1上,之后将轴承104套设在螺栓102上,并固定在轴承座101上,最终用螺帽103将螺栓102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田,未经李德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4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导热LED基板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优化LTC资源利用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