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5864.4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0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朱颖;李安洪;罗照新;魏永幸;刘洋;周成;庞应刚;李楚根;叶世斌;曾永红;徐骏;龚建辉;李井元;吴沛沛;赵青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18;E02D1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沟槽 挖方 铁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公路、铁路快速发展,由于道路纵坡控制,出现了大量的公路、铁路沟槽挖方段落,致使路堑道路沟槽排水困难,特别是西南山区存在沟槽泥石流灾害时,其防治十分困难,且工程投资巨大。沟槽排水困难及泥石流灾害等严重威胁道路的运营安全,因此,迫切需求一种防排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并符合环保要求的山区沟槽挖方段道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结构,防排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铁路框架结构设置于铁路沟槽对应段落;导流墙,设置于铁路框架结构两端顶部;开挖回填体,回填于铁路框架结构上方侧开挖部和下方侧开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解决了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排水及铁路上方泥石流灾害防治等困难,有效避免对铁路运营的严重威胁,具有防排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特点,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铁路框架结构10、保护层11、导流墙20、上开挖回填体31、下开挖回填体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结构包括:铁路框架结构10,设置于铁路沟槽对应段落;导流墙20,设置于铁路框架结构10两端顶部;开挖回填体,回填于铁路框架结构10上方侧开挖部和下方侧开挖部。利用铁路框架结构10顶部衔接天然沟槽通道,保证沟槽水或泥石流顺利通过,底部为铁路通道。利用导流墙20导流沟槽水或泥石流,使其不流入铁路框架结构10两端铁路路堑中。开挖回填体使沟槽水或泥石流快速通过,不冲刷沟槽岩土体,保证铁路框架结构10的稳定。该结构有效解决了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排水及铁路上方泥石流灾害防治等困难,有效避免对铁路运营的严重威胁,其具有防排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特点,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参照图1和图2,所述铁路框架结构10为隧道明洞或框架涵洞,设置长度大于原位铁路沟槽相同高程的宽度。所述导流墙20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或混凝土浇筑,其基础与铁路框架结构10连接,设计长度及高度保证沟槽水或泥石流不侵入铁路。参照图1,所述开挖回填体包括分别回填于铁路框架结构10上方侧开挖部、下方侧开挖部的上开挖回填体31、下开挖回填体32,上开挖回填体31通常采用浆砌片石回填,下开挖回填体32可采用一般土压填密实。参照图1,所述铁路框架结构10的顶部设置保护层11,保护层11厚度一般为1~2m,可采用浆砌片石砌筑。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山区沟槽挖方段铁路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5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杨桃酱
- 下一篇:一种用于陆地复合模块式钻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