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6465.X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1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万智勇;万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曙光健士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46233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合式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一种可固定在静脉中的注射针,其金属针头外部套有塑料软管,软管比针头短。使用时,针头连同软管一起刺入静脉,之后轻轻抽出软管里面的金属针头,只将塑料软管留在血管里进行药液注射。使用留置针可以不必反复穿刺血管,能够保护静脉,减轻病人痛苦,特别适合需每天输液或者上了年纪血管质量不很好的病人。
留置针的金属针头从血管中抽出后就成为需要丢弃或销毁的医用垃圾,然而由于针头尖端暴露在外,在进行清理、销毁时,很容易刺伤医务人员或是其他人,造成交叉感染。因此,现有技术的留置针上均设置有保护套,保证针头不外露,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头误伤,造成交叉感染。
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1934103A公开了一种安全式静脉留置针,包括针管护套、导管组件、针管组件,其中:在针座体的后部底座的圆周表面至少均匀分布两个向外凸起的凸楞,两凸楞相邻边之间呈现凹槽,每个凸楞下端设有一定位齿,其中一个凸楞的凸顶上还设有一凸起的锁钮;穿刺针管安装于针座体前端的前部针座中央;所述筒体前端设有弹簧座,筒体前部内壁内凸定位楞;筒体上还设有平行的锁钮定位槽和锁钮滑动槽,它们的前端通过过渡缺口相互沟通,在锁钮滑动槽末端设有遮挡锁钮的覆盖仓;筒体末端设有端塞;组装时,弹簧的一端位于弹簧座,另一端抵于针座体的后部底座;锁钮位于锁钮定位槽或通过过渡缺口进入锁钮滑动槽中。
上述静脉留置针通过设置凸楞、凹槽、锁钮、定位齿、弹簧、内凸定位楞、两内凸定位楞之间的凹槽、锁钮滑动槽、闭口滑动槽、锁钮定位槽、过渡缺口和端塞等诸多部件和结构,实现将针管收容至筒体内,零部件较多且结构复杂,制造时工序繁多、成本较高。
为了降低制造时的工序,降低成本,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2181300Y公开了一种蝴蝶针安全针套,其为中空圆筒状,上端开设一槽缝,该槽缝前端为V字形且略带圆弧的导入口,中段开设一细直槽缝,末端开设一细长矩形卡制槽,该卡制槽前端设二倾斜倒角。该蝴蝶针穿套于安全针套内,且蝴蝶针的翼片撑抵固定于安全针套的卡制槽内,防止已遭污染的针头脱落滑出或刺伤医护人员。
如果将上述结构用于对留置针进行限位,则会存在以下不足:上述安全针套依靠中段开设的细直槽缝对留置针的手柄进行限位,但是在针套受到较大外力发生形变时,细直槽缝的宽度会增大,此时留置针的针头便有可能再次露出针套,不能可靠地收容针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针套不能可靠地收容针头,而提供了一种能安全可靠地将针头部分收容的留置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向卡合式留置针,包括:
导管组件,包括
导管座,包括主管和成型于所述主管一侧的支管,所述主管和所述支管的内腔连通,注射液依次通过所述支管和所述主管进入患者血管;
隔离塞,设置于所述主管的内腔,用于将所述导管座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与空气隔离;
软管,适于在穿刺组件的引导下插入并留置患者体内,所述软管设置于所述导管座远离所述隔离塞的一端;
套筒,与所述导管组件远离患者皮肤的一端插接,所述套筒沿其轴向成型有滑动槽;
所述穿刺组件,包括:
针头底座,设置于所述套筒内部且可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针头底座成型有伸出所述滑动槽的手柄;
针头,固定在所述针头底座靠近所述导管组件的一端,所述针头的外径与所述软管的内径配合,所述针头的尖端适于穿过所述隔离塞伸出所述导管座进入所述软管,并自所述软管伸出穿刺患者皮肤;
所述套筒具有用于将所述针头的尖端收容于所述套筒内并将所述针头位置锁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滑动槽槽沿上的第一倒钩和第二倒钩,所述第二倒钩与所述第一倒钩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不同槽沿上,所述第一倒钩的第一钩头和所述第二倒钩的第二钩头均背向于穿刺方向并适于勾住所述手柄阻止所述穿刺组件沿穿刺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倒钩和所述第二倒钩的位置适于所述手柄弹性通过。
上述留置针中,所述第二倒钩设置于所述第一倒钩靠近所述导管组件的一侧。
上述留置针中,所述第一倒钩成型于所述滑动槽远离所述导管组件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曙光健士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曙光健士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64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除间隙的刹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有机肟基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