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致变色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6854.2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6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董清世;张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B32B17/10;B32B2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3935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致变色玻璃。
背景技术
夹胶玻璃是用胶片将两片或多片玻璃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粘贴而成,也称为夹层玻璃或胶合玻璃。胶片通常是PVB(Polyvinyl butyral,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胶片。夹胶玻璃对阳光中的可见光、红外线仍保持高透过率,致使节能效果较差。
光致变色玻璃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玻璃,光照增强时玻璃逐渐变灰暗,降低了光及其携带热量的透过率;光照减弱时玻璃又恢复明亮,提高了光及其携带热量的透过率。这种能随早晚及四季的环境变化,而自动改变透光率和遮阳系数的智能玻璃,具有低辐射Low-E等明星节能玻璃所不具备的优点,已经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目前,有将多层光致变色硬板夹持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制得的一种光致变色夹层玻璃;也有将金属银和卤素单质分别加入到其它玻璃原料中,制得的一种具有光致变色效应的镜片毛坯;或者采用热处理法或还原处理法制造出一种彩色渐变光致变色的本体玻璃;甚至有些分别在轿车、汽车、商务车和客车的车身上直接安装了传统的卤化银等变色玻璃。此外,国外也有些光致变色玻璃的专利,但多是对卤化银及光敏剂体系的改进技术,并且变色物质都在玻璃本体中。但是,至今没出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制作的PVB胶片,及其夹层玻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变色性能的光致变色玻璃。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光致变色玻璃,包括相层叠的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第一PVB层、第二PVB层以及上述光致变色胶片,该第一PVB层、第二PVB层叠结合于该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该光致变色胶片层叠结合于该第一PVB层、第二PVB层之间。
进一步地,该光致变色胶片的厚度为0.38~3.04毫米。
进一步地,该第一PVB层、第二PVB层的厚度均为0.38~1.14毫米。
本实用新型光致变色玻璃在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层叠设置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在该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之间设置光致变色胶片,实现其变色性能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致变色玻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致变色玻璃。该光致变色玻璃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相层叠的第一玻璃层4、第二玻璃层5、第一PVB层1、第二PVB层2及光致变色胶片3,该第一PVB层1、第二PVB层2层叠结合于该第一玻璃层4和第二玻璃层5之间,该光致变色胶片层3层叠结合于该第一PVB层1、第二PVB层2之间。
该第一玻璃层1及第二玻璃层2的材质优选但不仅仅为普通浮法玻璃或超白浮法玻璃,厚度均可为1.6mm~3.0mm。
该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的材质为PVB膜,厚度为0.38~1.14mm。
该光致变色胶片的厚度为0.38~3.04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致变色玻璃,通过选用上述结构,具有良好的变色效果。
上述光致变色胶片,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致变色胶片中所含有的有机光致变色粉选自螺旋吡喃及其衍生物(例如1',3',3'-三甲基-6-羟基螺旋[2H-1-苯并吡喃-2,2'-二氢吲哚])、酰代苯胺(例如4'-氯代新戊酰苯胺)、希夫碱(例如1,8-萘二甲酰亚胺)、脎(例如D-葡萄糖脎)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上述各种有机光致变色粉如果由两种组成,两者间没有重量限制。该光致变色粉的重量百分比为0.01%~2%,例如1%、0.5%、0.35wt%、1.5%等,光致变色胶片的变色程度会随变色粉的含量增加而提高,但过多的变色粉会降低胶片的可见光透光率,变色粉在光致变色胶片中的优选重量百分比为0.5%~2%,优选为1%。
该增塑剂选自三甘醇双正庚酸酯三甘醇双正庚酸酯、三甘醇二异辛酸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中的一种以上,该增塑剂的含量为0.3%~2.0%。
该偶联剂选择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己二胺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Y-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以上,该偶联剂的含量为0.2%~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未经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6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石灰预分解炉装置
- 下一篇:玻璃纤维吸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