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8340.0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5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罗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艺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B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具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电路生产领域,尤其涉及印刷电路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SMT生产制程中,通过钢网在PCB上印刷锡膏或者粘胶的印刷工艺是最基本的一个操纵步骤,也就是通过钢网上的开孔,向PCB板上的待贴片位置印刷焊锡,现今各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PCB上原件密度的增加,从而导致钢网的开孔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密集,然而在印刷锡膏的过程中,钢网很容易产生堵塞,或者撕裂变形,就需要在印刷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通常传统的方式是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把钢网置于大面积平面光源上方,用人工方式查看开孔区域是否符合正常状态,但是这样的检测设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面积背光光源对于电能的消耗较大;
第二,人工目测检验的过程中,大面积光源对检测人员眼睛的刺激,容易造成工作伤害,继而容易发生误判、漏判的情况,对产品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电能消耗大以及人工检验容易发生误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包括可承载待检测贴片工具的检测平台和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上设有纵向轨道,所述背光源呈条形且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纵向轨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纵向轨道为两条,分别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的两边,所述背光源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轨道相连接。
优选地,设有一可驱动背光源在纵向轨道上滑动或滚动的背光源驱动装置。
优选地,设有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背光源驱动装置及所述背光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背光源由多个光源并排组合而成,组成背光源的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测平台上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图像采集装置。
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前端设有上光源。
优选地,所述横梁与检测平台之间设有导轨,所述横梁两端与导轨相连接并可以在导轨上滑动或滚动。
优选地,所述横梁上设有可驱动图像采集装置在横梁上滑动的横梁驱动装置,所述导轨上设有可驱动横梁在导轨上滑动的导轨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横梁驱动装置和导轨驱动装置与控制单元相连。
依借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网或者其他需要检测的工具,诸如吸嘴等置放于所述检测平台上,打开呈条形状的背光源,通过背光源向上照射,光线通过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孔形成孔的形状,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孔的形状进行判断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完好状态,通过使背光源在纵向轨道上运动,检测人员可以一行一行的对被检测工具进行检测,避免了大幅面灯光耗电的同时还对检测人员眼睛造成疲劳甚至伤害,甚至还造成检测误判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产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贴片工具的检测装置,包括可承载待检测贴片工具的检测平台1和背光源2,所述检测平台1上设有纵向轨道3,所述背光源2呈条形且至少有一端与所述纵向轨道3连接,依借上述技术方案,将钢网或者其他需要检测的工具-诸如吸嘴等置放于所述检测平台1上并置于所述背光源2的上方,点亮呈条形状的背光源2,通过背光源2向上照射,光线通过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通孔形成孔的形状,检测人员可以通过孔的形状进行判断钢网或者其他工具的完好状态,通过使背光源在纵向轨道3上运动,检测人员可以一行一行的对被检测工具进行检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大幅面灯光耗电的不足,同时还避免了对检测人员眼睛造成疲劳甚至伤害,甚至还避免了由于检测误判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艺,未经罗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8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翼水上自行车
- 下一篇:可定型的变形门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