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空作业安全绳隔离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8394.7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1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齐宏;盛鹰;陈德学;冯方华;邹长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嘉泽正达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马林中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空作业 安全 隔离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安全绳的配套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安全绳隔离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绳为在高空作业时用于保护人员和物品安全的绳索,一般为合成纤维绳、麻绳或钢丝绳。在施工、安装、维修等高空作业用时,适用于外线电工、建筑工人、电信工人作业、电线维修等相似工种。目前安全绳已经在大部分的高空作业广泛使用,其使用的方式为将其一端固定在高层建筑顶部,另一端则为自由端,可将其连接在高空作业人员身上用于保证高空作业的人员安全,而目前的安全绳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1)与建筑物硬接触并产生摩擦,降低安全绳使用寿命,提高成本。2)安全性低。长期与建筑物棱边摩擦,会使安全绳具有断裂的危险,导致人员坠落事故的发生。3)对建筑物的棱角部位会造成损坏。4)稳定性低。安全绳无导向机构的导向与固定,使安全绳晃动、摇摆的随意性变大。因此有必要针对高空作业的安全绳使用时的配套装置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安全绳隔离保护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绳与高层建筑棱角摩擦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绳使用自由端稳定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空作业全绳隔离保护装置,所述的隔离保护装置至少包括导向支架与安装在高层建筑棱角附近的底座,所述的导向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导向支架的顶端还安装有用于安全绳经过的导向装置,且所述的导向装置与高层建筑的棱角不在同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安装在高层建筑棱角附近的底座的横截面呈L型,并同时固定在高层建筑的楼面与立面上的建筑棱角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导向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在底座上,且所述底座也通过螺栓安装在高层建筑的楼面与立面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导向支架安装在底座上,并朝向高层建筑棱角的一侧倾斜。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导向装置是滑轮,且滑轮通过销轴安装在导向支架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滑轮安装在导向支架的两侧之间,且导向支架的两侧之间还设置有与滑轮相配合的间隙。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导向支架由支架座与支架臂构成,且支架臂固定在支架座上与其组合为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在导向支架上的导向装置作用下,使得安全绳在经过导向装置后,在导向装置的作用下降低了其下放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同时导向支架与导向装置还将安全绳与高层建筑的棱角彻底地隔开,避免了其与建筑棱角的摩擦,有利于延长安全绳的使用寿命,并提升其安全性能,且使用也更加稳定,同时也保护了高层建筑的棱角不被损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空作业安全绳隔离保护装置的结构简单,适宜于在各类高层建筑的顶部安装使用,应用范围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导向支架、11为支架座、12为支架臂、2为底座、3为导向装置、4为安全绳、5为建筑结构、6为高层建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高空作业安全绳隔离保护装置,所述的隔离保护装置至少包括导向支架1与安装在高层建筑棱角附近的底座2,所述的导向支架1固定在底座2上,而导向支架1的顶端还安装有用于安全绳经过的导向装置3,且所述的导向装置3与高层建筑的棱角不在同一条垂直于水平面的直线上,使安全绳与建筑外立面间隔一定距离。确切来说,导向装置3应当超出高层建筑的棱角而悬于空中,这样可使得安全绳更容易地下放,而实现前述技术目的较为优选的方式是直接将安装在底座2上的导向支架1朝向高层建筑棱角的一侧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嘉泽正达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嘉泽正达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8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自动电子灭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负压吸引设备电气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