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纸用空压机房的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9172.7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5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伟;苏惠疆;许勇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冠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50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用空压 机房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造纸用空压机房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自动化的形势发展,目前生产加工设备都趋于自动化操作,其中气动及液压传动更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确保空压机(供气设备)的良好运转,才能保证自动化设备的良好运转。为空压机提供周期性维保及良好工作环境是确保设备正常的首要条件,但随着车间用气量较大,空压机各种参数也随即增大,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数量多、空间小、功率大、发热高等,一旦产生的热量得不到散发,高温环境大大影响设备的运转性能,最终导致设备容易老化,产生较高的设备故障率,直接影响生产供气,降低生产效率。根据实测室温统计显示,冬季室温(室外:10℃、室温33℃、机台温度60℃左右),而夏季的室温(室外:35℃、室温60℃、机台温度达100℃以上),高温环境下的机台温度远远超出了设备正常运转的温度(低于95℃),对设备使用效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室外新鲜空气引进室内,使空压机房内部产生空气对流,形成一定风速,达到较好的通风、换气效果的造纸用空压机房的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造纸用空压机房的散热系统,设置在机房内,机房的两侧设有对应的常开的通风门,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进室内,造纸用空压机房的散热系统由1-3套散热组件构成,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空压机、通风管道及负压式风机,所述的空压机设在机房内,机房开设有排风出口,所述的负压式风机设置在排风口处,经通风管道
所述的散热组件中包括1-3台空压机,各空压机经通风管道并联连接。
所述的空压机选用6m3的空压机、10m3的空压机或20m3的空压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空压机的旁侧设有干燥机。
该造纸用空压机房的散热系统优选由包括有3台空压机的散热组件及1台空压机的散热组件组成。
所述的3台空压机为并联设置的6m3的空压机、10m3的空压机、6m3的空压机。
连接3台空压机的通风管道的两侧分别设有6m3的空压机及10m3的空压机。
所述的1台空压机为20m3的空压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动力散热强度大,散热效果好;
2、有力确保了设备良好的运转环境,提高设备生产效率,降低了维修费用;
3、减少了高温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通风门、2为排风出口、3为负压式风机、4为6m3的空压机、5为10m3的空压机、6为20m3的空压机、7为通风管道、8为干燥机、9为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造纸用空压机房的散热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设置在机房内,机房的两侧设有对应的常开的通风门1,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进室内,造纸用空压机房的散热系统由两套散热组件构成,其中一套散热组件包括有3台并联设置的空压机,分别为6m3的空压机4、10m3的空压机5、6m3的空压机4,在空压机之间还设置有储气罐9,散热组件还包括通风管道7和负压式风机3,空压机通过通风管道7与排风出口2处设置的负压式风机3连接。在通风管道7的两侧还分别有10m3的空压机5以及6m3的空压机4。另外一套散热组件包括一台20m3的空压机6、通风管道7和负压式风机3。空压机通过通风管道7与排风出口2处设置的负压式风机3连接。在上述空压机的旁侧还设置有干燥机8。
散热过程:两个对应设置的通风门保持常开,开启负压式风机3,通过风机运转,热量通过通风管道7沿虚线箭头方向排至排风出口2,并使空压机房内部产生空气对流,将室外新鲜空气引进室内,从而达到通风换气、散热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冠纸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冠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9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