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1423.5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5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双;杜志峰;张艳霞;王晨旭;谢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化学电源,已被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锂离子电池制作的各个工序也要求更加严格,注液及化成工序是电池制程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注液多采用海霸泵进行注液,后抽真空、静置实现注液,但是难以实现注液量的准确控制,所以在注液后需要人工进行复称补液或挤液。但是在对未达到要求注液量的电池用注射器进行补液时,拔出注射器的同时,电池内的电解液也会从注液孔喷出,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另电池在开口化成时,电池有喷液的现象,电解液会腐蚀化成柜设备,易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包括有防喷罩,所述的防喷罩底部有向内凹陷的凹槽,防止吸液材料与电池注液孔直接接触,所述的凹槽侧壁上开有多个透孔,用于电解液进入防喷罩内部被吸液材料吸收,所述的防喷罩的内部填充有吸液材料,所述的防喷罩的上方设有支撑板,在支撑板和凹槽顶部分别开有对准的上通口和下通口,用于给电池补液时注射器的插入。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的尺寸大于防喷罩的尺寸,易于控制操作。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液材料为高分子树脂、纤维或海绵。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通口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的支撑板、防喷罩和凹槽的形状为立方体、圆柱形、半球形或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凹槽对准电池注液孔,注射器从上、下通口进入注液孔,注液完成后将注射器拔出,会有液体喷出,通过凹槽壁上的透孔被吸液材料吸收。同样的,电池化成时,原理也是如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注液或化成发生喷液的情况下,可以吸收喷出的电解液,达到保护人员设备环境的目的,装置设计简洁,易实现,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立方体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圆柱体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包括有防喷罩3,所述的防喷罩3底部有向内凹陷的凹槽5,防止吸液材料与电池注液孔直接接触,所述的凹槽5侧壁上开有多个透孔7,用于电解液进入防喷罩3内部被吸液材料吸收,所述的防喷罩3的内部填充有吸液材料4,所述的防喷罩3的上方设有支撑板1,在支撑板1和凹槽5顶部分别开有对准的上通口2和下通口6,用于给电池补液时注射器的插入。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的尺寸大于防喷罩3的尺寸,易于控制操作。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液材料4为高分子树脂、纤维或海绵。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防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通口2、6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的支撑板1、防喷罩3和凹槽5的形状为立方体、圆柱形、半球形或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1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