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操纵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1604.8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3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赵胜广;马德崑;马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4 | 分类号: | B60T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制动 系统 真空 助力器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真空助力器操纵机构,尤其是一种右舵车辆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操纵机构,属于车辆制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世界各国交通规则的不同,为了驾驶员在会车时操作方便,对于靠右侧行驶交通法规要求的国家,一般车辆的设置为左舵车型,而对于靠左侧行驶交通法规要求的国家,一般车辆的设置为右舵车型。目前,英联邦、日本等许多国家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执行左侧行驶交通规则,因此针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车辆为右舵车型。
右舵车型的操纵系统布置在车辆右侧,若将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也布置在车辆的右侧,由于车辆发动机机舱空间的限制,此种布置形式难以保证装配间隙要求;同时因与左舵车型布置方式不同,零部件的通用性较差,不能实现左、右舵车型技术平台的共用,增加了车辆的开发及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能使左、右舵车辆发动机舱内部零部件布置一致、最大限度地利用左舵车型的成熟技术、实现技术平台共用、降低车辆开发及制造成本的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操纵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操纵机构,它包括制动踏板、十字叉、右侧摇臂组件、连杆和左侧摇臂组件,所述制动踏板布置在车辆右侧,其装配端铰接在右侧踏板箱侧壁上,所述右侧踏板箱固定在车体上,所述十字叉前端与制动踏板连接,后端与右侧摇臂组件连接,所述右侧摇臂组件与连杆右端连接,所述连杆左端与左侧摇臂组件连接。
上述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操纵机构,所述右侧摇臂组件由右侧摇臂组件主动臂、右侧摇臂组件从动臂和右侧摇臂组件摇臂轴组成,所述右侧摇臂组件主动臂与十字叉后端铰接,所述右侧摇臂组件的从动臂与连杆右端铰接,所述右侧摇臂组件摇臂轴安装在右侧踏板箱上。
上述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操纵机构,所述左侧摇臂组件由左侧摇臂组件主动臂、左侧摇臂组件从动臂和左侧摇臂组件摇臂轴组成,所述左侧摇臂组件主动臂与连杆左端铰接,所述左侧摇臂组件从动臂与真空助力器连接,所述左侧摇臂组件摇臂轴铰接在左侧踏板箱上,所述真空助力器安装在车体的左侧。
上述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器操纵机构,所述左侧摇臂组件、左侧踏板箱和真空助力器均与左舵车型通用。
本实用新型为与右舵车型匹配结构,它通过十字叉、右侧摇臂组件及连杆的配合,将驾驶员施加于车辆右侧制动踏板上的制动力传递给左侧摇臂组件的主动臂,再通过左侧摇臂组件从动臂驱动真空助力器。由于真空助力器布置在车辆的左侧,使右舵车型与左舵车型发动机舱内部的零部件布置一致,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左舵车型的成熟技术、实现了技术平台的共用、降低了车辆开发及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侧摇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侧摇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制动踏板,2、右侧踏板箱,3、十字叉,4、右侧摇臂组件,4-1、右侧摇臂组件主动臂,4-2、右侧摇臂组件从动臂,4-3、右侧摇臂组件摇臂轴,5、连杆,6、左侧摇杆组件,6-1、左侧摇臂组件主动臂,6-2、左侧摇臂组件从动臂,6-3、左侧摇臂组件摇臂轴,7、左侧踏板箱,8、真空助力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 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制动踏板1、十字叉3、右侧摇臂组件4、连杆5和左侧摇臂组件6,所述制动踏板1布置在车辆右侧,其装配端铰接在右侧踏板箱2侧壁上,所述右侧踏板箱2固定在车体上,所述十字叉3前端与制动踏板1铰接,后端与右侧摇臂组件的主动臂4-1铰接,所述右侧摇臂组件的摇臂轴4-3铰接在右侧踏板箱2上,右侧摇臂组件的从动臂4-2与连杆5右端铰接,所述连杆5左端与左侧摇臂组件的主动臂6-1铰接。
参看图1、图2、图4,本实用新型左侧摇臂组件的摇臂轴6-3铰接在左侧踏板箱7上,左侧摇臂组件的从动臂6-2与真空助力器8连接,所述真空助力器8安装在车体的左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1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动总泵活塞复位结构
- 下一篇:车辆辅助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