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墙板快速加固砌体结构教室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360.5 | 申请日: | 2012-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董军;金晓兰;章金旭;顾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H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组合 快速 加固 结构 教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固的构造及设计方法,尤其是一种采用组合墙板对砌体结构教室进行快速加固的方法,属于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校安工程的开展,抗震排查中发现大量教学楼不能满足重点设防的要求,存在较大的抗震安全隐患。砌体结构在现有教学楼所占比例最大,且抗震性能差,因此急需进行抗震加固。
目前加固技术中,砌体墙体采用最多的是钢筋混凝土板墙或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开挖基础、浇筑混凝土等,加固施工工期较长,造价较高。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加固工程只能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施工,工期非常紧张,因此亟待开发砌体结构教室快速抗震加固新技术。
新型组合墙板表面采用薄壁钢做面板,内部填充泡沫混凝土,工业化程度高,能兼顾承载力和围护性能,在新建建筑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加固工程中,由于施工面狭小、砖与组合墙板连接困难、组合墙板定位困难等原因,未见有类似应用。故解决上述问题,开发合理的构造形式和可靠的设计方法来实现组合墙板加固技术,则会给砌体结构教学楼加固工程带来技术上的重大技术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楼建筑工期紧张的问题,针对现有加固技术的局限性和组合墙板应用于加固中困难,提出采用组合墙板快速加固砌体结构教室的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组合墙板快速加固砌体结构教室的结构,组合墙板内设置预埋件,原结构设置后锚固件,预埋件和后锚固件固定连接。
所述的结构,所述组合墙板(11)上端与原结构圈梁(9)连接,下端与原结构构造柱(10)连接。
所述的结构,将第一后锚固件(4)锚筋植入原结构构造柱(10)底部,第一连接件(6)外表面与墙面平齐,锚筋穿过第一后锚固件(4)与横向原结构墙体(12)对拉固定,第一后锚固件(4)与第一连接件(6)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后锚固件(5)植入原结构圈梁(9),其锚板表面与原结构圈梁(9)表面平齐,第二连接板(7)通过螺栓与上层原结构楼板(8)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7)槽型一侧伸出边与第二后锚固件(5)焊接;组合墙板(11)下端的第二预埋件(2)与第一连接件(6)固定连接。
所述的结构,组合墙板(11)上端与原结构圈梁(9)连接,下端与原结构楼板(8)连接。
所述的结构,原结构楼板(8)与第一连接件(6)固定,第二后锚固件(5)植入原结构圈梁(9),锚板表面与原结构圈梁(9)表面平齐,第二连接件(7)通过螺栓连接与上层后埋件固定,槽型一侧伸出边与第二后锚固件(5)焊接;组合墙板(11)底端第二预埋件(2)与第一连接件(6)固定连接。
所述的结构,第三连接件(13)植入原结构圈梁(9),锚板上端采用箱型截面,组合墙板(11)下端第二预埋件(2)与第一连接件(6)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大大缩短加固工期。本发明的组合墙板工厂预制,现场快速装配,替代了现有加固技术现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工序,且施工过程中无需养护,环环相扣,可以实现砌体结构教室的快速加固。
2、对原结构的干扰小。本发明的施工过程无需开挖基础,不影响建筑外立面。
3、提高原结构抗震能力。本发明采用组合墙板加固砌体结构教室,有效的提高了墙体的抗剪承载力,改善了原结构的抗震性能。
4、综合效益好。本发明的组合墙板轻质,加固后不增加基础的负担,且安装过程不消耗模板,安装完毕无需面层粉刷,加固总体造价较低,并且将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目标和改善室内环境结合在一起,提高原建筑围护的保温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砌体结构教室采用本发明加固后的首层节点竖向剖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砌体结构教室采用本发明加固后的标准层节点竖向剖面图;
图4为砌体结构教室采用本发明加固后的顶层节点竖向剖面图;
图中:2第二预埋件、3第三预埋件;4第一后锚固件、5第二后锚固件;6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原结构楼板、9原结构圈梁、10原结构构造柱、11组合墙板、12原结构墙体、13第三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卸压安全阀门
- 下一篇:通过同时阻断多个类前列腺素受体来抑制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