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井施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565.3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7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全科;伍田生;林旭东;郑育东;林益东;伍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中天集团建设有限公司;金中天集团港航有限公司;中园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1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井 施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沉井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有沉井在流塑状淤泥中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作专门的研究,但其中均忽视了在淤泥土中进行沉井施工时地下水位、淤泥中土方开挖的特殊处理,未能有效处理沉井下沉过程中地下水位过高、土方开挖困难、沉井下沉容易产生突沉、偏沉、下沉偏差难以控制,下沉最后阶段容易出现超沉,封底后易出现地下水渗漏等质量通病现象。
由于沉井下沉过程中出现过大下沉偏差将造成后续施工难度加大,不但费时费工,而且加大了施工成本,其次,如果沉井封底未做好,将使封底之后出现地下水渗漏现象,并将影响底板的施工,大量的地下水积压在底板下面,将使底板钢筋产生锈蚀,长期作用严重影响底板结构性能,危及结构安全。
上述论述内容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可能与下面将被描述和/或主张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相关的技术的各个方面,相信该论述内容有助于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因此,应了解是以这个角度来阅读这些论述,而不是承认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沉井施工装置,以对沉井下沉及封底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既可保证施工质量,又可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同时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沉井施工装置,包括沉井本体,沉井本体的外围设置有混凝土搅拌桩帷幕,沉井本体的的刃脚下均匀预设有石砌垫脚。
其中, 所述的沉井本体的底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底板上设有暗沟。
其中, 所述的沉井本体的底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底板上设有集水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沿沉井周边及刃脚下打设混凝土搅拌桩帷幕、下沉最后阶段通过计算分析设置石砌垫脚以及“二次封底”等一列技术方法成功解决了流塑状淤泥中大型沉井施工所遇到的由于地下淤泥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高、局部还存在有地下土层分布不均等现象而带来的沉井下沉土方开挖、纠偏以及沉井封底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完整的流塑状淤泥中沉井施工技术。其可对沉井下沉及封底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既可保证施工质量,又可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同时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沉井施工装置的沉井本体和石砌垫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沉井施工装置的沉井本体、暗沟、下层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沉井施工装置的沉井本体、集水坑、下层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沉井施工装置,其对沉井下沉及封底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既可保证施工质量,又可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同时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井施工装置,包括沉井本体1,沉井本体1的外围设置有混凝土搅拌桩帷幕,沉井本体1的的刃脚下均匀预设有石砌垫脚2。其中, 所述的沉井本体1的底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底板3上设有暗沟4及集水坑5。
本实用新型具体施工时,针对流塑状淤泥中大型沉井施工,通过沿沉井周边打设混凝土搅拌桩帷幕以控制沉井下沉施工时地下水位,通过沿沉井刃脚下打设混凝土搅拌桩以保证下沉阻力及沉井制作高度,中间下沉阶段通过计算沉井下沉系数并结合实际所观测的下沉数据,采取沿沉井外侧“灌砂法”、不均衡挖土法、不均衡灌水法等技术方法纠偏沉井的不均衡、不匀速下沉,采用设置钢垫板配合挖机在淤泥中行走作业以有效的解决淤泥土中施工作业难的问题,采用先沿沉井刃脚挖起再挖中间的施工流向以确保在淤泥地质环境下沉井下沉偏差得到有效控制。在临近下沉最后阶段进通过计算分析,在沉井刃脚下均匀预设足够数量石砌垫脚,以确保沉井下沉的足够阻力,防止沉井发生超沉现象;采用“二次封底”,通过计算分析,在第一次封底后设置相应的暗沟及集水坑的施工技术,以确保沉井封底结束后不发生渗漏水的质量通病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中天集团建设有限公司;金中天集团港航有限公司;中园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中天集团建设有限公司;金中天集团港航有限公司;中园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5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窨井盖
- 下一篇:竖向挡土结构上配有预应力筋的基坑围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