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浓缩铝酸钠溶液用七效分段蒸发器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718.4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6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董维兴;贾启;张刚;侯岗;宋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九冶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45004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 铝酸钠 溶液 用七效 分段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铝生产母液—铝酸钠溶液的浓缩蒸发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浓缩铝酸钠溶液用七效分段蒸发器组。
背景技术
目前对氧化铝生产母液—铝酸钠溶液的浓缩蒸发,一般采用三效自然循环蒸发器组、四效自然循环蒸发器组、五效自然循环蒸发器组、五效降膜蒸发器组、六效降膜蒸发器组等,老的生产线大部分采用三效、四效、五效蒸发器组作业,新建的生产线多采用六效蒸发器组作业。这些蒸发器组作业时存在的缺陷如下:一是汽耗较高(三效蒸发器组作业的蒸汽消耗达0.5~0.6t汽/t水,四效蒸发器组作业时汽耗达0.4~0.5t汽/t水,五效蒸发器组作业时汽耗达0.35~0.4t汽/t水,六效蒸发器组作业时汽耗达0.3~0.35t汽/t水),造成生产成本高;二是现用的降膜蒸发器的加热室和分离室为一体式结构,汽液分离不充分,造成液沫夹带、跑碱严重,二次冷凝水不能回锅炉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浓缩铝酸钠溶液用七效分段蒸发器组,该蒸发器组作业时汽耗低、汽液分离充分,二次冷凝水还可回到锅炉内重复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浓缩铝酸钠溶液用七效分段蒸发器组,包括由加热室和汽液分离室构成的蒸发器组,所述加热室和汽液分离室为分体式结构,依次联接在一起的七效蒸发器组构成了溶液浓缩回路和蒸汽循环回路;
所述溶液浓缩回路由并列设置的第一浓缩支路和第二浓缩支路构成;所述第一浓缩支路由依次串联的Ⅰ效加热室、Ⅱ效加热室、Ⅲ效加热室、Ⅳ效加热室、Ⅴ效加热室、Ⅰ级闪蒸器、II级闪蒸器、III级闪蒸器、IV级闪蒸器、V级闪蒸器构成,原液进料管路与Ⅴ效加热室的下部进料口相连通,成品回收管路与V级闪蒸器的底部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浓缩支路由串联在一起的Ⅵ效加热室和Ⅶ效加热室构成,所述原液进料管路与Ⅶ效加热室的下部进料口相连通,成品回收管路与Ⅵ效加热室的底部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各效加热室的下部进料口与顶部上料口之间设置有循环上料管道,所述循环上料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
所述蒸汽循环回路包括生蒸汽的冷凝及其冷凝水的回收,二次蒸汽的冷凝及其冷凝水的回收:外接生蒸汽进汽管道与Ⅰ效加热室的进汽口相连通,Ⅰ-Ⅶ效加热室的二次蒸汽出口与其对应的汽液分离室相连通,所述Ⅰ-Ⅵ效汽液分离室的二次蒸汽出汽管路分别与其下一效加热室的进汽口相连通,所述Ⅰ-V级闪蒸器二次蒸汽出汽管路分别与II-VI效分离室相连通,所述Ⅶ效汽液分离室的出汽管路上连接有水冷器和真空泵;所述Ⅰ效加热室的一次冷凝水通过一次冷凝水罐和一次冷凝水泵被收集;所述Ⅱ效加热室、Ⅲ效加热室、Ⅳ效加热室、Ⅴ效加热室、Ⅵ效加热室和Ⅶ效加热室引出的二次冷凝水合并后经二次冷凝水罐和二次冷凝水泵被收集。
所述Ⅰ-Ⅴ级闪蒸器分别与第Ⅱ-Ⅵ效汽液分离室相连接。
相邻两加热室之间的物料输送管路上设置有过料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七效作业可使二次蒸汽利用六次,使溶液浓缩时汽耗更低;两段式浓缩蒸发技术使进入Ⅰ效加热室的物料减少,从而降低生蒸汽的消耗,在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汽耗只有0.2t汽/t水;采用分体式结构的加热室和汽液分离室进行降膜蒸发,使汽液分离充分,冷凝水不含碱,不存在液沫夹带、跑碱现象,二冷凝水可回到锅炉内重复使用,节约了大量纯净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浓缩铝酸钠溶液用七效分段蒸发器组,包括由加热室和汽液分离室构成的蒸发器组,所述加热室和汽液分离室为分体式结构,依次联接在一起的七效蒸发器组构成了溶液浓缩回路和蒸汽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九冶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九冶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7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