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车辆模块化中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5075.9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郭蕾;郞艳;曹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2 | 分类号: | B61D17/12;B61D27/00;B61D2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辆 模块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铁车辆部件,特别是一种地铁车辆模块化中顶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铁车辆上部的中顶部分内饰安装结构是通过螺钉先将中顶板固定在二次骨架上,然后通过公用螺钉将中顶板与格栅一侧固定于二次骨架上,格栅的另一侧先用螺钉固定,然后通过公用螺栓将格栅与灯具一侧连接到二次骨架上,灯具另一侧用螺栓连接到二次骨架上。二次骨架上部通过吊座固定在顶棚钢结构上,这种中顶结构安装较为复杂、繁琐,不但需要注意螺钉及螺栓摆放的顺序,还必须注意调整纵向上中顶板、格栅、灯具之间接缝的均匀性及横向上中顶板与格栅、格栅与灯具之间接缝的均匀性,这就对工人操作的技巧和熟练程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大量连接件、紧固件和安装小件,工人需要在车上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另外,二次骨架重量很大,安装难度相对较大,安装时需要调平,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的地铁车辆模块化中顶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车辆模块化中顶结构,包括横梁、中顶板、灯架、送风格栅,多个横梁相互平行排列,两排灯架相互平行安装在每个横梁的下方且与横梁相互垂直设置,中顶板设置在横梁的下方且位于两排灯架之间,送风格栅安装在灯架的外侧;在横梁上中间位置设有中间扶手安装座;在横梁上端头位置设有侧边扶手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的地铁车辆模块化中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a)形成了模块化结构,简洁明快,避免零散部件单个安装的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b) 车上安装时,快捷简单,降低工人车上操作难度,方便操作。
c) 中顶模块在车下作业,提升中顶组成接缝的均匀性,提升产品质量。
d) 取消了二次骨架,有利于车辆整体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E-E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A-A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B-B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C-C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D-D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K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的左端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1为横梁,共四根,形成一个中顶单元。横梁1可为铝合金型材制作,其断面留有滑槽用于设置组装螺栓(参看图3、4、5)。四个横梁1相互平行排列,4为灯架,两排灯架4相互平行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每个横梁1的下方且与横梁1相互垂直设置。
弧形中顶板2设置在横梁1的下方且位于两排灯架4之间,中顶板2的两边折弯后与灯架4铆钉连接。
送风格栅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灯架4的外侧。
在间隔的横梁1上中间位置设有中间扶手安装座6;在间隔的横梁1上端头位置设有侧边扶手安装座5。各扶手安装座用方螺母和六角头螺栓、平垫、弹簧垫固定于横梁1上。
上述各部件组装后形成模块化中顶结构,城轨车辆组装时,不需要将零散的部件一一组装,而只需将模块化中顶组成一次性安装上车即可,大大节省了时间,避免了车上重复劳动,降低了顶棚作业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50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小桌板的动车座椅
- 下一篇:一种铁路敞车墙梯两用端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