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洞型碳酸盐岩应力应变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9411.7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3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康志江;张冬丽;崔书岳;张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洞型 碳酸盐 应力 应变 测量 系统 | ||
1.缝洞型碳酸盐岩应力应变测量系统,包括待测岩石(11)以及加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环境模拟单元,所述环境模拟单元包括压力容器(10)以及加热器(9);所述待测岩石(11)密封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10)内,所述压力容器(10)加压到所述待测岩石(11);所述加热器(9)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10)上;
所述加压单元与所述的环境模拟单元相连接,提供所述的待测岩石(11)向下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应力应变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模拟单元包括由水槽(1)、水泵(2)、第一溢流阀(3)以及增压缸(5)依次连接组成的加压管路;所述增压缸(5)的输出口与所述压力容器(1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应力应变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溢流阀(3)与所述增压缸(5)之间设有第一换向阀(4),所述第一换向阀(4)与所述增加缸(5)双向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应力应变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为液压缸结构,其包括压头(12)、固定缸(13)、油泵(19)以及油槽(20);所述压头(12)的下端面设置在与所述待测岩石(11)上,所述压头(12)的上端面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缸(13)内;
所述固定缸(13)内部包括上腔(21)和下腔(22)两个密闭的空间;所述上腔(21)和下腔(22)分别与所述油泵(19)相连接,所述油泵(19)与油槽(20)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应力应变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泵(19)与上腔(21)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溢流阀(18)和第二换向阀(17),所述油泵(19)与下腔(22)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溢流阀(18)和第三换向阀(16);所述第二换向阀(17)与所述上腔(22)双向导通,所述第三换向阀(16)与所述下腔(22)双向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应力应变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岩石断裂感应单元,其包括钢板(24)、传感器(14)以及计算机(23);所述钢板(24)压在所述待测岩石(11)顶部,所述压头(12)紧密压在所述的钢板(24)上表面;所述传感器(14)内嵌设置在所述钢板(24)中,所述传感器(14)与所述计算机(23)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应力应变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支撑单元,其包括上梁(8)、下梁(6)、左柱(7)以及右柱(15),所述压力容器(10)固定在所述下梁(6)的上表面,所述固定缸(13)固定在所述上梁(8)的下表面;所述左柱(7)和右柱(15)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梁(8)和下梁(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94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