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CD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0106.X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7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彭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57;F21S8/00;F21V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cd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CD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通信工具,已经越来越普遍使用,人们对手机的外观,功能,及显示效果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步的提升,LCM显示器作为手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显示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背光模组正在向轻量化,薄型化,高亮度,大尺寸,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迈进。
在背光中,排布在导光板侧边的点光源LED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经过扩散片,增光片,反射片的多次反射和折射,转变成面光源,分散到到整个发光面,即我们所看到的可视区,灯前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着可视区的显示效果,漏光便是模组中最常见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的背光的显示效果和品质。
在LCD模组中,由于背光的中心厚度有限,为了可以采用0.6T的LED光源,越来越多的导光板在光源处都采用了楔形结构,结合图1所示,使导光板的光源面高于发光面,由于偏光片的厚度大于楔形面高出的厚度,这样就造成了玻璃和背光黑白胶之间会存在空间间隙,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尺寸和发光效果的要求,背光元件槽处的横向筋3都设计的很薄,宽度通常只有0.5mm,模组在组装玻璃和FPC时,灯源处的筋很容易挤压变形,导致黑白胶偏移粘住玻璃,粘在黑白胶上的FPC也跟着揭起,使得LED从灯槽里偏移出来,这样LED的部分光便不能很好的通过导光板传导,在灯前形成明显的亮斑,即为通常所说的漏光,结合图2所示,很多背光产品在做完成品时显示效果良好,没有发现漏光,但是装上玻璃之后,就经常会出现这种漏光现象,严重影响着LCD的品质,都是由于胶框灯前的横向筋变形导致LED拱起移位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易产生亮斑的LCD模组。
一种LCD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玻璃、黑白双面胶、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具有突起的楔形结构,所述黑白双面胶和导光板的楔形结构之间还设有FPC,所述楔形结构与FPC之间贴有双面胶,所述导光板的端面设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抵靠在所述FPC上,所述黑白双面胶与玻璃之间设有间隔,在导光板的楔形结构对应的黑白双面胶的区域,在玻璃和黑白双面胶之间设有防止两者接触的薄材,所述薄材贴合在所述黑白双面胶上。
进一步地,所述楔形结构位于导光板的一侧,所述楔形结构为截面呈梯形的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薄材为聚酰亚胺板。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的距离为0.15mm。
进一步地,所述聚酰亚胺板的厚度为0.05mm。
进一步地,所述LCD模组还包括用于固定玻璃及导光板的胶框,所述胶框等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安装LED的元件槽,所述LED光源位于所述元件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薄材覆盖所述的楔形结构对应的黑白双面胶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CD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玻璃、黑白双面胶、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具有突起的楔形结构,所述黑白双面胶和导光板的楔形结构之间还设有FPC,PFC与黑白双面胶黏贴在一起,所述楔形结构与FPC之间贴有双面胶,所述导光板的端面设有LED光源,所述LED光源抵靠在所述FPC上,所述黑白双面胶与玻璃之间设有间隔,在导光板的楔形结构对应的黑白双面胶的区域,在黑白双面胶和玻璃之间加装薄材不仅可以防止两者粘合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LCD模组漏光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横向筋变形后导致亮斑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LCD模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A处剖视图。
其中:胶框1;玻璃2;横向筋3;黑白双面胶4;FPC5;双面胶6;导光板7;楔形结构8;LED光源9;薄材10;偏光片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01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钢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辣椒酱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