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式埋弧电炉炉眼烧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0182.0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6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贺元;王沛银;危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5 | 分类号: | F27D3/15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式埋弧 电炉 炉眼烧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炉的附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冷式埋弧电炉炉眼烧穿装置。
背景技术
矿热炉是一种埋弧电炉,电炉在出炉时,必须先用烧穿装置利用电弧烧穿炉眼,目前的烧穿装置由轨道、走行装置和烧穿器组成,烧穿器的一端夹持住烧穿碳棒电极,另一端为烧穿器操作扶手。烧穿炉眼时,炉前工在出炉平台上手持烧穿器操作扶手,推动烧穿碳棒电极接触炉眼,烧穿碳棒电极和预埋在电炉炉底碳砖内的烧穿地线形成回路产生电弧,即可烧穿炉眼。烧穿装置的供电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烧穿母线通过铜排连接烧穿变压器和预埋在炉底碳砖内的烧穿地线形成回路的方式供电;第二种是烧穿母线通过铜排连接到电炉的一个单相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出线端供电。第一种方式中,目前烧穿母线采用的形式多数为预埋不锈钢板。由于烧穿地线的工作环境温度高,工况恶劣,寿命短,往往在使用半年至一年后就烧毁损坏,导致维修工作量大,维修成本高,进而引起开炉不正常,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善工作环境、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的炉眼烧穿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式埋弧电炉炉眼烧穿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水冷式埋弧电炉炉眼烧穿装置,包括轨道、走行装置、烧穿器、烧穿碳棒电极、烧穿器操作扶手、烧穿地线、上母线、下母线和烧穿变压器,轨道设于埋弧电炉前,烧穿器通过走行装置悬挂于轨道上,烧穿器的一端夹持烧穿碳棒电极,烧穿器的另一端固定烧穿器操作扶手,烧穿碳棒电极通过上母线连接烧穿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一端,烧穿地线通过下母线连接烧穿变压器次级线圈的另一端,烧穿地线设于埋弧电炉炉底的碳砖内,其特征是:还包括预埋水冷管、冷却水管接头和连接铜板,预埋水冷管设于埋弧电炉炉底自下而上第一层碳砖和第二层碳砖之间,预埋水冷管的端头处通过冷却水管接头和输水管连接;烧穿地线和下母线之间通过连接铜板连接。
所述的水冷式埋弧电炉炉眼烧穿装置,其特征是:预埋水冷管是由两股平行管在一端互相连接而构成的“U”型管。
所述的水冷式埋弧电炉炉眼烧穿装置,其特征是:预埋水冷管是由四股直角的“L”型管在一端依次连接而构成的“十”字型管。
所述的水冷式埋弧电炉炉眼烧穿装置,其特征是:预埋水冷管是由外环管套在内圈管外而构成的套管。
所述的水冷式埋弧电炉炉眼烧穿装置,其特征是:预埋水冷管选用铜管或不锈钢管,冷却水管接头选用法兰接头。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冷却水从输水管经冷却水管接头从预埋水冷管的一端流入,在流动过程中和预埋水冷管外埋弧电炉炉底的碳砖发生热交换,对埋弧电炉炉底的碳砖实施冷却,从而有效降低同样设于埋弧电炉炉底的碳砖内烧穿地线的温度,冷却水完成热交换后经预埋水冷管的另一端流出;烧穿炉眼时,炉前工在出炉平台上手持烧穿器操作扶手,推动烧穿碳棒电极接触埋弧电炉的炉眼,烧穿碳棒电极和预埋在埋弧电炉炉底碳砖内的烧穿地线形成回路产生电弧,即可烧穿炉眼。
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冷式结构,采用强迫循环水冷来降低烧穿地线的温度,保护烧穿地线在炉底耐火砖中免受高温的损坏,保证接地良好和烧穿器正常工作,延长烧穿地线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工作量和成本,提高电炉的年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寿命长,运行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管的预埋水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十”字型管的预埋水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管的预埋水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01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