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0819.6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5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甘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木林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24;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污水 排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造纸废水一直是制约纸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且如何处理造纸废水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所以,加强污水治理,使之不仅达标排放,而且可大量回用,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造纸污水处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去除水中的细小纤维与无机填料及杂质所形成的SS和COD,现有技术造纸废水系统中主要采用物化处理方式处理SS和COD,现有物化处理装置包括定距格栅机、废水收集池、斜网捞浆池、沉淀池、污泥回收池及回水池,定距格栅机的出口连接废水收集池的入口,废水收集池的出口连接斜网捞浆池,斜网捞浆池的出口连接沉淀池入口,所述沉淀池的排泥口连接污泥回收池的入口,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连接回水池,处理时,废水的大块悬浮或漂浮的污物经定距格栅机拦截后进入斜网捞浆池,斜网捞浆池内设有70目的斜网用以过滤水中的细小纤维、杂质,从斜网捞浆池内流出的废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经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流入回水池回用,沉淀池内的污泥则通过排泥口排入泥水回收池。这种处理物化处理系统,处理步骤简单,但是处理后的废水水质不好,只能去除废水中小部分的SS和COD,这种方式处理而得的回用水,易恶化发臭,不能长期循环回用,且无法达标排放,对水质污染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效果好,可全部回收于生产,实现对外零排放,减少污染,节纸生产成本的造纸污水零排放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造纸污水零排放系统,包括定距格栅机、废水收集池、斜网捞浆池、泥水回收池及回水池,所述定距格栅机的出口连接废水收集池的入口,废水收集池的出口连接斜网捞浆池的入口,还包括内部投加有絮凝剂的沉淀塔、超效浅层气浮机、压滤机及污泥回收池,所述斜网捞浆池的出口连接沉淀塔入水口,所述沉淀塔的排泥口连接泥水回收池的入口,所述沉淀塔的出水口连接超效浅层气浮机的入水口,所述超效浅层气浮机的出水口连接回水池的入口,所述超效浅层气浮机的排渣口连接泥水回收池的入口,所述泥水回收池的出口连接压滤机的入口,压滤机的排泥口连接污泥回收池。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沉淀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塔体下部设有集污斗,所述集污斗下部设有排泥口,所述塔体内由下自上依次设有让固体颗粒快速沉淀的快速沉淀装置及填料过滤层,所述塔体上位于快速沉淀装置下部设有入水口。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快速沉淀装置包括设置在沉淀塔体内侧的外圆柱筒体及设于外圆柱筒体内侧的内圆柱筒体,所述外圆柱筒体与内圆筒体之间沿径向方向斜置均布有复数个缓冲沉淀斜板。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造纸污水零排放系统,废水经斜网捞浆池处理后进入沉淀塔体内向四周扩散,然后平稳的向塔顶流动,污水在上升过程中,密度大于水的固体悬浮物如造纸填料、细小纤维、泥纱等无机颗粒不断的下沉并通过快速沉淀装置,加速沉淀,缓冲沉淀装置的每两块缓冲沉淀斜板相当于一个很小的沉淀池,使颗粒沉淀时间大为缩短,利用竖流原理,达到快速沉淀的目的,沉淀塔体内事先加入在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稀酰胺)可使水中的细小纤维絮聚成团,同时经絮凝剂的协助处理下,可使水中的SS及泥沙等更快速的沉降至塔底,从缓冲沉淀装置流过的污水经过滤填料层进一步过滤后从塔体上部的出水口流入超效浅层气浮机,超效浅层气浮机利用微孔布气,产生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可使废水中的微小悬浮物黏附在气泡上,形成浮选体,利用气泡的浮升作用悬浮在水面,通过管道排入泥水回收池,本新型污水零排放系统处理后的回水水质好,使得造纸废水经处理后可重复循环利用,全部回用于生产,基本实现对外零排放,不仅不会排放污水污染环境而且可节约大量生产成本,降低了资源浪费,可有效地对造纸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木林,未经甘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0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层写字楼冷源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两用型洁净新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