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栋温室的可透光性天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1109.5 | 申请日: | 201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7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李贵忠;王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08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透光 天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光温室设施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透光保温性好的复合性连栋温室的天沟。
背景技术
设施农业产业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已居世界第一。但要向设施园艺强国迈进,必须突破园艺设施类型、调控环境、栽培技术等三方面技术瓶颈。为了提高园艺设施的效率,一般多采用连栋温室。而现有连栋温室的结构一般采用钢结构,为保证在降雨降雪时雨水不流入温室内,现有连栋温室栋与栋之间设有天沟,天沟除承担排雨水、雪水功能外,还作为温室拱杆的支座,起连接拱杆与温室支柱的梁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天沟一般是用金属薄片钢板制成的,因此而存在一些问题:为加强温室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必须相应地增大天沟的截面尺寸,遮阳率也相应增加;金属天沟导热系数高,厚度小,热量散失大;金属天沟本身自重的影响,对温室支柱产生了额外的负担,为保证整个温室的刚性和稳定性,只有牺牲温室间距,增加支柱,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温室的采光率,也不利于温室机械化作业;金属天沟需要对天沟进行镀锌处理,才能抵抗氧化与水蚀;金属天沟热变形大,天沟易变形、裂开漏水,虽然靠橡胶类物料填补连接缝隙,但是由于与钢材的材质差异太大无法做到真正的无缝连接,容易产生漏水或结露影响温室生产;金属薄板结构的天沟需专门的大型板材挤压成形设备,制造难度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栋温室的可透光性天沟,可使温室由天沟形成的遮阳面积减少2/3以上,采光率提高70%以上,保温性能提高8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连栋温室的可透光性天沟由“ㄈ”型型材梁架、天沟和固膜卡槽构成,“ㄈ”型型材梁架的底部与温室支柱连接并由温室支柱支撑,“ㄈ”型型材梁架的两侧连接并支撑着温室拱杆,“ㄈ”型型材梁架的顶部平置着天沟,天沟的两侧边用固膜卡槽与温室拱杆固定。
所述的天沟以具有透明特性的环氧树脂为基料,辅以助剂和透明纤维等材料经模制等多道工艺复合制成,具有透光性、耐潮湿、不锈蚀、温变系数小,但强度与刚度较小的复合材料制品,其最小遮阳率的可用长度为4m-8m。
所述的固膜卡槽顺天沟内两侧边设置,在固定天沟与温室拱杆的同时,还用于固定温室塑料膜。
本实用新型的连栋温室的可透光性天沟与传统金属薄板折压成形的天沟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在提高温室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同时,扩展了温室的间距和跨度,减少了温室的支柱,提高了温室的透光率和保温性能,提高了温室的土地利用率,提高了温室机械化生产的可操作性。对比试验表明,遮阳面积减少了2/3以上,采光率提高了70%,保温性能提高84%以上。
(2)用复合材料本体材料粘合连接,安装简便不会漏雨。
(3) 延长了天沟寿命,减少了温室的支柱,节约了温室的建造成本,降低了温室的造价。
(4) 加工设备简单、制造简易,安装简便。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ㄈ”型型材梁架,2、天沟,3、固膜卡槽,4、温室支柱,5、温室拱杆,6、塑料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栋温室的可透光性天沟,由“ㄈ”型型材梁架1、天沟2和固膜卡槽3构成。“ㄈ”型型材梁架1的底部由温室支柱4支撑,“ㄈ”型型材梁架2的两侧连接并支撑着温室拱杆4,“ㄈ”型型材梁架1的顶部平置着天沟2,天沟2的两侧边用固膜卡槽3与温室拱杆5固定。“ㄈ”型型材梁架2为金属材料制成,长度为4m—8m。天沟2以环氧树脂为基料,辅以助剂和透明纤维等材料经模制等多道工艺复合制成,具有透光性、耐潮湿、不锈蚀、温变系数小,但强度与刚度较小的复合材料制品,其最小遮阳率的可用长度为4m-8m。固膜卡槽3顺天沟内两侧边设置,在固定天沟2与温室拱杆5的同时,还用于固定温室塑料膜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1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