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器故障指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1110.8 | 申请日: | 201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7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维奇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工业***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器 故障 指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故障指示器,具体讲是一种用于电器及供电线路的电器状态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器指示器都是将指示器跨接在电器电源两端,根据电器线路电压接通与否来确定电器的工作状态,问题是线路电压接通了并不意味着电器正常工作,比如线路接触不良或电器损坏就不工作。
衡量电器是否在工作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电功率输出,电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没有电压时是没有电流的,但有电压时可能没有电流,比如电器内部断路或接头接触不良电器回路就没有电流但电器两端却可能有电压。所以指示电器工作回路是否有电流就能确定电器是否有电功率输出。
本实用新型用一个舌簧管检测电路电流作为指示电器工作状态的依据,通过相应电路与舌簧管的(常开/常闭)、开关触点搭积木式组合,完成以下功能:1、状态显示:显示电器的工作状态,使人们可以及时地直接“看到”每一个电器的工作是否正常。2、故障报警:电器出现故障时,对电器的故障进行报警;3、故障纠错:用备用电器自动替代故障电器工作。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用电设备、电器开关、供电线路,指示用电设备是否正常,显示供电线路是否存在用电设备,监控是否存在偷电现象等,减少车灯“带病”运行,防止因车灯故障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器故障指示器,具有电器、电器开关、舌簧管、电路1、电路2,电器和电器开关串联,电器的线路在舌簧管上缠绕数圈。
(1)电路1的控制回路与舌簧管的常开触点串联。
(2)电路2的控制回路同时与舌簧管的常闭触点和电器开关串联。
控制端可以是电源端、触发端、输入端或输出端。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 是车灯的变色故障指示器接线原理图。
图2 是空调的语音/声响故障报警指示器电路接线图。
图3 是带冗余电器的房灯指示器接线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了舌簧管来检测负载线路中的电流是否存在,同时利用舌簧管自带的常开及常闭触点与负载的开关配合来指示负载的工作状态,不仅能够象现有技术一样指示电路是否上电,还能指示负载是否工作正常,并能进行报警,更进一步,还能提供备用负载,在正组负载出故障后接替工作;其优点是体积很小,成本低,工作可靠。
实施例1:变色故障指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车灯L和车灯开关K串联,X是主线路中车灯线路在舌簧管上缠绕数圈形成的一个等效电感,与处于指示线路的舌簧管的常开触点、常闭触点通过电磁偶合组合在一起;
电路1为一种颜色发光器;其电源端与舌簧管的常开触点串联;
电路2为另外颜色的发光器。其电源端同时与舌簧管的常闭触点和车灯开关串联。
工作工程:
闭合车灯开关,车灯正常点亮时,电感X感应舌簧管常开触点闭合,电路1工作,指示电器的正在工作,它的状态与电器的实际运行状态一致。
在闭合车灯开关、车灯正常点亮的情况下,舌簧管的常闭触点和车灯开关总是处于一开一合的状态,它们串联起来是断开的,所以电路2不工作;
当车灯开关K闭合后,当车灯断路故障时,车灯线路中没有电流流过,常开触点断开,电路1不工作;舌簧管的常闭触点闭合,电路2开始工作,对车灯故障进行报警。
在这个过程中,电路1的状态一直跟踪电器的工作状态,所以电器的工作状态被电路1以直接的方式显示出来,电路2只有在开关K闭合后出现断路故障时才工作;它们任一个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联合对故障进行报警,常见最简单的做法是电路1用绿色发光器,电路2用红色发光器,开关K合上后指示器亮绿光;
如果电器出现断路故障,开关K合上后指示器变红光。
实施例2:用语音/声响进行电器故障报警的指示器电路
附图2示出了用语音/声响进行电器故障报警的典型接线方法。
空调空压机L和恒温开关K串联,X是负载L线路在舌簧管上缠绕数圈形成的一个等效电感,与处于指示线路的舌簧管的常开触点、常闭触点通过电磁偶合组合在一起;
电路1电路形式不限,与舌簧管常开触点CK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维奇,未经刘维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1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