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1988.1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8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兰成均;李芳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罐用 蒸汽 加热器 管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储罐加热装置,特别指一种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经常采用储罐储存原料介质或者成品介质,由于介质的自身特性和生产、储存或运输等操作需求,要求介质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或者以某固定的温度,常常需要采用加热装置来达到相应的要求,最广泛最实用的就是采用蒸汽或者其他热源介质通过加热管实现操作需求。目前国内外储罐通常采用的加热器大致分为三种:水平式(蛇形)蒸汽加热器、老式加热器管束、改进型加热器管束。水平式(蛇形)加热器蒸汽和凝结水无法实现汽液有效分离而容易产生“水击”;老式加热器管束解决了“水击问题”,但却存在集汽或积液死区,集汽死区蒸汽滞留,引起蒸汽流通不畅,且该部分蒸汽局部冷却后反而吸收蒸汽热量形成热量不能合理利用的死区,积液死区存在永久积液,冷凝水无法排净,从而又进入“蒸汽加热冷凝水的热量死循环中”,且在焊接工艺上也存在不足;改进型加热器正好解决了老式加热器部分问题。虽然加热器管束经历了几代更新,也解决了老式加热器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但是更趋合理的结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新结构、新制造工艺的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布置在储罐内的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包括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连接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一端与凝结水出口管道连接的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及设置在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与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之间的至少二个蒸汽加热器管束和一个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且各加热器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成一整体加热系统;
所述各加热器管束均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组集合分布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二根横向支管,且所有连接焊缝均为对接焊缝,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出口或凝结水进、出口;
所述的连接管连接在每相邻两加热器管束之间,包括管束间连接管一和管束间连接管二,其中管束间连接管一设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间连接管二设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加热器结构死区,使加热器内蒸汽流体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热源。
2、本实用新型根据储罐大小和加热面积需求,通过计算合理设置加热器管束位置,实现汽液有效分离的同时,使余下部分的蒸汽实现完全相变,充分利用相变焓值热,使通过加热器的所有蒸汽介质全部以水的状态排除,提高蒸汽加热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管束组所有焊缝均为对接焊缝,有效保证加热器制造质量,进一步提高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合理布置加热器管束组在储罐内的位置,使储罐内检修空间增大。而且加热器管束组结构简单,可批量制造,实现现场模块化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蒸汽加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5可知,本实用新型布置在储罐内,包括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连接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1,一端与凝结水出口管道连接的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及设置在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1与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之间的至少二个蒸汽加热器管束2和一个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3,且各加热器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成一整体加热系统;
所述各加热器管束均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组集合分布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二根横向支管,且所有连接焊缝均为对接焊缝,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出口或凝结水进、出口;
所述的连接管连接在每相邻两加热器管束之间,包括管束间连接管一5和管束间连接管二6,其中管束间连接管一5设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间连接管二6设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1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