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3769.7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6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乃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乃千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H01R12/50;H01B7/02;H01B7/04;H01B7/08;H01B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林口***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具有挠性导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已经研发出许多种类的电连接器组件,用以在电子组件与电路板之间产生电性连接。为了减少电连接器组件所占据的底面积且同时增加电连接器的数量,业界研发出一种“堆栈型”电连接器组件,其中多个电连接器呈上下堆栈的方式配置。
根据目前现有的技术水平,堆栈型电连接器组件中位于下方的电连接器,其导电接脚可以很短的距离直接朝下电性插接至一外部电路板。相较之下,堆栈型电连接器组件中位于较上方的电连接器,其导电接脚则必须以较长的距离朝后朝下弯折而电性插接至该外部电路板。
然而,由于导电接脚以导电性高的金属材料制成而具有一定的刚性。所以在实际制作时,必须使用一治具才能将上方电连接器的导电接脚制作出正确的延伸长度与弯折距离。由于每种电连接器的导电接脚的数量与长度都不同,所以也必须对应设计出不同的治具,如此一来必增加制作的复杂性与成本。
另外,金属制的导电接脚不具有挠性,所以在导电接脚与外部电路板的脚孔之间必须精确对齐,不容许产生误差,如此一来,一旦导电接脚弯折的角度或位置有所偏差,则会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组件的合格率。
另一方面,由于已知的金属制导电接脚缺乏挠性,所以一旦电连接器组件受到外力撞击或震动时,很可能发生导电接脚断裂的问题。而且,金属制的导电接脚也会遭遇到电磁干扰(EMI)的问题,所以必须在导电接脚的外部盖上一金属屏蔽壳体,以降低电磁波对导电接脚的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易于制造、免治具,且降低成本;而且其组装弹性大且不易断裂,同时又可降低电磁干扰。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电性组接至一外部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绝缘本体;
一第一连接器模组,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电性连接至所述外部电路板;
至少一第二连接器模组,其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模组的上方;以及
一挠性导线,其二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器模组与所述外部电路板。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挠性导线为一软性排线,且其具有一挠性绝缘披覆层及位于所述挠性绝缘披覆层内部的多个芯线。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挠性导线为一电气缆线,且其具有一挠性绝缘披覆层及位于所述挠性绝缘披覆层内部的多个芯线。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呈H型而具有一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将绝缘本体分隔成位于其下方的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位于其上方的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连接器模组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而所述第二连接器模组则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模组包括:一金属壳体、一内部电路板及一端子组,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一前端插孔,且金属壳体的二侧朝下延伸出多个固定脚,并固定至所述内部电路板的插孔内,而金属壳体的底部朝下凸伸出多个导电端子,并电性连接至所述内部电路板的导接层内,且内部电路板搁置于所述水平隔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挠性导线的一端以所述端子组与所述外部电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覆盖有一保护盖,所述保护盖覆盖并保护所述挠性导线及绝缘本体内部的电子组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第二连接器模组位于第一连接器模组的上方,且第二连接器模组通过一挠性导线而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以取代传统的金属制导电接脚。挠性导线可为一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 )或一般的电气缆线,所以在将第二连接器模组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时,不需要利用治具就可以轻易制作出具有不同导电端子数量的挠性导线,故能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且简化制程;
另外,挠性导线所具有的挠性可以大幅降低第二连接器模组与外部电路板之间的位置精确性要求,而简化组装过程并增加整个电连接器组件的合格率。而且,挠性导线能够吸收外部冲击或震动,减少导电端子断裂的机率;
另外,不论是软性排线或一般电气缆线,其表面都具有一绝缘披覆层,故亦同时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 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立体图;
图 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乃千,未经张乃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3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双峰孔径分布载体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芯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