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丢手机构和液压丢手封隔器及泵封一体化开采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4118.X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0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国;彭元东;杨康敏;杨冰;王志清;程连文;甘树明;张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33/12;E21B2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丢手 机构 封隔器 一体化 开采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稠油热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热采井的液压丢手机构、液压丢手封隔器及泵封一体化开采管柱。
背景技术
热采井生产现场经常采用封下采上封堵管柱,封堵下部高含水层或低效层,提高注汽吞吐效果。常规封堵工艺为先下入带有封隔器的封堵管柱,打压坐封锚定后实施机械或液压丢手,然后起出施工管柱,再下入抽稠泵筒和柱塞,开抽生产。现有机械丢手方式为地面投杆撞击方式和旋转管柱丢手方式,液压丢手一般为销钉控制的滑套移动释放丢手方式。
对于大斜度的中深定向井(包括斜直井),现有封堵工艺存在如下问题:(1)先下封堵管柱,坐封锚定后再起出管柱,然后再下抽稠泵筒和柱塞进行生产,二次作业降低了作业效率,加大了作业强度和生产成本;(2)机械投杆丢手方式因井斜原因造成冲力负荷降低,无法实现顺利丢手;而旋转管柱丢手方式也因井斜原因无法有效传递扭矩导致丢手失败;(3)常规液压方式通过销钉控制,不稳定可靠,在下井过程中常出现提前丢手和丢不开的问题,胶筒不能充分涨开,影响封堵管柱的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丢手机构,该机构在与封隔器联合使用时,封隔器坐封与丢手联动,丢手稳定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该液压丢手机构的液压丢手封隔器和泵封一体化开采管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丢手机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液压丢手机构,包括上接头和固定连接在上接头下端的丢手内管,丢手内管上滑动套设有丢手外管,丢手内、外管通过由丢手外管的外管面径向嵌入两管管壁中的锁块连接在一起;丢手外管上滑动套设有锁块压套,锁块压套具有由与丢手外管的外管面滑动配合的锁止段和扩径的解锁段组成的阶梯套结构,解锁段单侧扩径值大于锁块嵌入丢手内管的深度,在锁止位锁止段压设锁块,当锁块压套上移至解锁位,锁止段位于锁块上方锁块可退出丢手内管的位置;丢手外管上设有对应于锁块压套滑动移位至解锁位和锁止位的上、下限位挡止面,锁块压套解锁段的下端设有用于与封隔器胶筒顶压配合、承受来自胶筒的轴向推力带动锁块压套上移的承压环。
所述丢手外管的下端设有由端面径向向外延伸的挡止沿,挡止沿的上端面形成所述 的下限位挡止面,挡止沿的下端面形成所述的上限位挡止面。
所述解锁段单侧扩径值大于锁块的在丢手机构径向方向的轮廓尺寸。
所述锁块的下端面为径向平面,上端面为嵌入侧低、后侧高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丢手封隔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液压丢手封隔器,包括丢手机构和坐封机构,坐封机构包括胶筒座和套设在胶筒座上的、可在液压驱动的动力件挤压下坐封的胶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丢手机构包括上接头和固定连接在上接头下端的丢手内管,丢手内管上滑动套设有丢手外管,丢手内、外管通过由丢手外管的外管面径向嵌入两管管壁中的锁块连接在一起;丢手外管上滑动套设有锁块压套,锁块压套具有由与丢手外管的外管面滑动配合的锁止段和扩径的解锁段组成的阶梯套结构,解锁段单侧扩径值大于锁块嵌入丢手内管的深度,在锁止位锁止段压设锁块,当锁块压套上移至解锁位,锁止段位于锁块上方锁块可退出丢手内管的位置;丢手外管上设有对应于锁块压套滑动移位至解锁位和锁止位的上、下限位挡止面,锁块压套解锁段的下端设有承压环;所述丢手机构通过丢手外管固定连接在胶筒座的上端,所述承压环与所述胶筒顶压配合,承压环承受来自胶筒的轴向推力带动锁块压套上移,在锁止位,胶筒为非坐封状态,在解锁位,胶筒为坐封状态。
所述丢手外管的下端设有由端面径向向外延伸的挡止沿,挡止沿的上端面形成所述的下限位挡止面,挡止沿的下端面形成所述的上限位挡止面。
所述解锁段单侧扩径值大于锁块的在丢手机构径向方向的轮廓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41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