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电发电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4352.2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6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胡聪;周明亮;周甜;李智;许川佩;张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H02N2/1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发电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压电发电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的设备。充电器在各个领域用途广泛,特别是在生活领域被广泛用于手机、相机等等常见电器。传统的充电器是采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将电压和频率固定不变的市电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一种静止变流装置。虽然充电器所需的供电功耗较少,但长时间采用市电作为供电电源,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们都知道压力无处不在,压力也是一种能量。如果能把这些我们无意识间略掉的能量收集起来转换成电能的形式加以利用,是对人类社会日益匮乏的能源将是一个补充。如果对压电材料施加压力,它便会产生电位差(称之为正压电效应),反之施加电压,则产生机械应力(称为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具有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和逆转换的功能,压电陶瓷发电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无污染、能量密度大、易于加工等。压电陶瓷换能器通过一定的工艺加工可以制成各种电子设备的供电能源,能够使电子设备适应环境进行自供电,提高设备的免维护性。基于这几点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基于压力发电的充电器。它把压力转换成电能存储起来供外设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电发电充电器,其具有结构简单、节约能耗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压电发电充电器,主要由压电发电体、整流及稳压电路、升压电路、以及自动极性判别及充电电路、以及储能充电电池构成。上述压电发电体包括活动柱、固定壁、压电陶瓷片和回位弹簧;其中固定壁为中空的柱形壁,长条形的活动柱贯穿设于柱形壁的中部、且活动组的轴心与柱形壁的轴心重合,活动柱的一端为施力端、另一端则固定有回位弹簧,上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动柱相连、一端与柱形壁的底面相连,多个压电陶瓷片以活动柱为中心、固定壁的径向为延伸方向、呈放射状分布在固定壁的内部,每个压电陶瓷片平水平设置在柱形壁的内部、且压电片的其中一端固定在活动柱的外侧壁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活动壁的内侧壁上;多个压电陶瓷片的输出电极相互并联构成压电发电体的电源输出端。整流及稳压电路输入端连接在压电发电体的电源输出端上,整流及稳压电路输出端连接储能充电电池的输入端;储能充电电池的输出端经过升压电路与自动极性判别及充电电路相连接。
上述方案中,压电陶瓷片最好由2片压电晶体片和金属垫片构成,2片压电晶体片分别胶合在金属垫片的上下2个侧面上;2片压电晶体片的极化方向相同、即均沿垂直于金属垫片平面方向极化;2片压电晶体片相互短接形成压电陶瓷片的其中一个输出电极、金属垫片作形成压电陶瓷片的其中另一个输出电极。
上述方案中,压电陶瓷片的两端最好分别通过固定夹具与活动柱的外侧壁和活动壁的内侧壁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电发电充电器最好还进一步包括双掷开关、模数转换电路、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器;储能充电电池的输出端经过双掷开关的其中一个端与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双掷开关的另一个端接在控制器上;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电陶瓷设计并制作一个压电发电体,把脚下或者其它的压力通过压电陶瓷转换成电能并存储。利用压电陶瓷正压电效应的特点及原理,将压电陶瓷通过正压电效应产生电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压电片,并设计压电陶瓷片的压电方式以及连接方式。压电方式采用电极并联压电片悬梁发电结构,连接好的压电陶瓷片,通过滤波、整流、稳压,先把能量暂存在储能充电电池中,然后通过DC-DC升压电路以及充电电路输出给外部进行充电。此外,若想在充电过程中查看充电状态,把开关闭合接上辅助电路,通过控制器控制A/D模块采集电压信号,并通过LCD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压电发电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压电发电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电陶瓷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整流及稳压电路原理图。
图5为升压电路原理图。
图6为自动极性判别及充电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示:1、活动柱;2、固定壁;3、压电陶瓷片;4、回位弹簧;5、固定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压电发电充电器主要由压电发电体、整流及稳压电路、升压电路、自动极性判别及充电电路、储能充电电池、双掷开关、模数转换电路、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器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4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