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部排水养殖系统的沉积物自动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4411.6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3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闵宽洪;孟顺龙;花瑞顺;刘永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排水 养殖 系统 沉积物 自动 去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去除养殖系统底部沉积物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底部排水养殖系统的沉积物自动去除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池塘养殖的有关研究显示,在养殖投喂的湿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鱼类食用消化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自然和人为输入的氮、磷除仅一部分以养殖品种输出外,至少有50%富集成沉积物。沉积物是指在水体范围内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所产生的沉降物。在养殖池塘中,未被鱼类摄食的残饵、鱼类排泄物、老化死亡的动植物残体以及尘埃泥沙等沉积于池底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直接与水体接触,从多方面影响水质,是水体的营养盐库,在受到扰动或环境条件变化时,将会对养殖水体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造成污染。因此,及时有效的去除沉积物能够保持养殖系统水质清新、环境良好,从而对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鱼类工业化养殖发展迅速,工业化养殖系统中的养殖池很多是水泥池,采用底部排水。同时,随着养殖设施改造工程的逐步推进,水泥池塘等硬底池塘代替传统土质池塘的池塘改造工程已经在许多地区开展起来。其中从池塘底部排水是这类改造后的硬底池塘的一大特点。针对养殖系统采用底部排水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种底部排水养殖系统的沉积物自动去除装置。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其他底部排水养殖系统(如水族箱)的底部沉积物清除 。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排水养殖系统的沉积物自动去除装置,其结构简单,科学易行,结合底部排水养殖系统的结构特点,可有效地去除水泥池塘、水族箱等通过底部进行排水的养殖系统中的沉积物,能够保持养殖系统水质清新、环境良好,对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底部排水养殖系统的沉积物自动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管、短管、连接弯管和三通管,所述长管竖直设置,长管下端用于与养殖系统底部的排水口密封插接;所述长管上端与三通管的下接口紧配连接,并且所述长管的顶端不能高于三通管侧接口的最高位置;所述三通管的上接口向上露出水面,所述三通管的侧接口与连接弯管的第一接口紧配连接,所述连接弯管的第二接口与短管上端紧配连接,所述短管下端插入水中并与池底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使水及沉积物能够进入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短管、连接弯管、三通管和长管均为圆管,它们的内径为10-15 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短管下端距池底的距离为3-5 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短管下端开口的形状设计为扁平状,以防止去污过程中养殖生物从短管下端进入后逃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管与短管平行设置,长管与短管之间的距离为3~20 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短管、连接弯管、三通管和长管可采用塑料、有机玻璃或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底部排水养殖系统的沉积物自动去除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的进水口设置在养殖系统的边角位置处,从进水口向养殖池塘内注水会使养殖池塘内的水形成旋流;所述养殖池塘的排水口设置在养殖池塘底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沉积物自动去除装置安装在养殖系统中心的排水口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沉积物自动去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制作成本低,可以实现沉积物的自动去除,保持养殖系统水质清新、环境良好,从而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中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4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画板桌
- 下一篇:棱镜柱呈不规则排列的增亮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