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水柱惯性抛射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4789.6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4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忠;王小龙;莫军;刘显军;卢永刚;李明海;郝志明;刘伟;周本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B9/00 | 分类号: | F41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李奎书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水柱 惯性 抛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柱抛射筒,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水柱惯性抛射筒。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硬性缓冲材料(如橡胶、硬性铝等)、缓冲油缸或气缸等的开发与使用,高速负载的缓冲与回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使得惯性抛射的应用很广泛,如航母弹射器、各种加载平台等。抛射筒带动待抛物获得一定初速度后突然停止,待抛物在惯性的作用下实现发射过程。现有水柱抛射筒的水柱惯性抛射出抛射筒的过程中,由于筒座与上筒体之间为一体结构或固定连接,所以当水柱开始抛射后,抛射筒底部将形成负压,该负压将导致抛射筒内水柱喷射过程中形状的破坏,甚至无法以水柱的形式喷射出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柱抛射时抛射筒底部没有负压的高速水柱惯性抛射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筒体、筒座和限位环,所述筒座的上端边缘均匀分布有向上凸起的筒座凸块,相邻的所述筒座凸块之间形成凹槽,所述上筒体的下端边缘均匀分布有向外凸起的上筒体凸块,所述上筒体凸块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上筒体凸块的厚度小于所述筒座凸块的高度,所述限位环套装于所述筒座凸台的上表面。在动力源推动下,抛射筒整体在炮膛内竖直向上运动,当开始缓冲回收时,由于筒座凸块的高度和上筒体凸块的厚度之差,筒座和限位环首先被缓冲材料挡住,停止向上运动,抛射筒内的水和上筒体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上筒体与筒座之间托开,使水柱底部与大气相通,从而避免了在水柱底部形成负压,上筒体凸块遇到限位环时也停止向上运动,筒内的水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上运动,直至全部抛出抛射筒,实现水柱的发射过程。
进一步,所述限位环通过螺钉与所述筒座凸块连接,所述上筒体凸块可以在筒座凸块之间形成的凹槽和限位环之间沿轴向方向移动。由于限位环穿过上筒体,安装在筒座凸块上表面上,使筒座和上筒体之间不会完全托开,便于抛射筒重复安装和整体取出。
所述限位环包括下端的橡胶环和上端的限位钢环。当整个抛射筒遇到缓冲材料开始缓冲回收时,筒座和限位环首先被缓冲材料挡住,上筒体凸块随后撞击在限位环下端的橡胶环上,从而有效保护上端的限位钢环不受损坏。
所述上筒体与所述筒座之间的接触面为锥形面。为了便于上筒体和筒座之间自动重复装配和分离,两者接触面处设计成锥形结构,上筒体底部接触面处为锥形凸台,筒座接触面处为锥形凹槽。
所述上筒体与所述筒座之间接触的锥形面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上筒体底部接触面的锥形凸台圆周方向上设置由O型密封槽,槽内放置O型密封圈,利用上筒体自身的重量将O型密封圈压紧,防止抛射筒内的水外泄。
所述筒座凸块和所述上筒体凸块数量相等,两者之间错位安装。
所述上筒体凸块的厚度比所述筒座凸块的高度小2cm~10cm;最佳为8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筒体和筒座采用分离式结构,在水柱出抛射筒的过程中,将抛射筒的底部与大气相通,消除抛射筒底部的负压,从而实现了规则水柱的发射过程。具体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中抛射筒为分离式结构,上筒体和筒座之间可以分离,实现水柱发射过程中,水柱底部与大气相通,从而避免了水柱底部负压对水柱形状的影响。
2、抛射筒上筒体和筒座均设计成错位安装凸块结构,上筒体上的凸块高度低于筒座上的凸块高度,在撞击回收过程中可以实现上筒体与筒座自动分离。
3、抛射筒上筒体和筒座的接触面处设计成锥形结构,之间放置O型密封圈,利用上筒体自身的重量将密封圈压紧,防止抛射筒内的水外泄。
4、通过设置限位环,抛射筒撞击回收后可以自动回位,实现抛射筒重复使用和便于整体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速水柱惯性抛射筒的三维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速水柱惯性抛射筒的剖视图;
图中:1—上筒体,2—限位钢环,3—O型密封圈,4—筒座,5—橡胶环,6—螺钉,7—上筒体凸块,8—筒座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筒体1、筒座4和限位环,筒座4的上端边缘均匀分布有向上凸起的多个筒座凸块8,相邻的筒座凸块8之间形成凹槽,上筒体1的下端边缘均匀分布有向外凸起的多个上筒体凸块7,上筒体1凸块与筒座凸块8数量相同,上筒体1凸块置于凹槽内,上筒体凸块7的厚度比筒座凸块8的高度小8cm,限位环包括下端的橡胶环5和上端的限位钢环2,限位环套装于上筒体1的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47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