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4937.4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2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信;江好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默纳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06 | 分类号: | H01R4/06;H01R4/28;H01R4/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钣金件 导电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连接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电子设备的干扰,通常需要将电子设备的主板和电源板接地。很多电气设备为了保证安全,也需要进行接地。目前市场上变频器钣金机箱、钣金机柜的板材因为成本多采用冷轧板,并在冷轧板表面喷涂处理防锈。然而冷轧板喷涂后表面已不导电,板材与板材之间(比如上盖与下盖)的接地连续性便成一大难题。若不喷涂表面则容易生锈,影响外观最终也影响导电性能。
为实现接地,目前多采用压铆垫片与压铆螺母方式,但却只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其缺点在于:接地连续性为通过螺纹连接,不是实实在在的面与面接触,接地不可靠。并且安规认证及EMC测试等对这样的接地方式比较排斥,不太认可,后续工作难以开展。
此外,还有使用破漆垫片的方式,即利用破漆垫片将钣金表面喷涂的油漆破开而连接。但是使用这种破漆垫片,导电连接很不稳定。有时候在喷涂层很厚的情况下破漆垫片根本无法破漆,这样就使得两个钣金之间无法导通,使接地失效;另外在产品的维修时候,如果维修人员没有注意到这种垫片的功能,可能使用其他螺丝代替,这样更是无法导通,导致产品性能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压铆垫片和压铆螺母连接方式中通过螺纹连接不稳定、破漆垫片导电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用于实现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之间的导电连接,包括螺丝、铆接到第一钣金件的压铆垫片和铆接到第二钣金件的压铆螺母;所述压铆垫片和压铆螺母在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相对的一侧分别具有翻边且所述翻边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的表面;所述螺丝穿过压铆垫片螺接到压铆螺母且所述压铆垫片的翻边的表面贴合到压铆螺母的翻边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中,所述压铆垫片的翻边凸出于第一钣金件表面的高度不超过2毫米,所述压铆螺母的翻边凸出于第二钣金件表面的高度不超过2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中,所述压铆垫片的翻边凸出于第一钣金件表面的高度大于0.5毫米,所述压铆螺母的翻边凸出于第二钣金件表面的高度大于0.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钣金件和第二钣金件中的一个位于主机箱或电连接到主机箱且该主机箱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中,所述压铆垫片及压铆螺母的翻边的表面分别具有防锈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钣金件上铆接有多个压铆垫片,所述第二钣金件上铆接有多个压铆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中,所述压铆垫片与第一钣金件的至少一侧表面相接处具有锯齿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中,所述压铆螺母与第二钣金件的至少一侧表面相接处具有锯齿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分别铆接到两个钣金件的压铆螺母和压铆垫片翻边的面接触,实现了两个钣金件之间连续、可靠的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连接结构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机箱中,并可根据不同型号和导电要求,采用不同尺寸的压铆螺母和压铆垫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铆接有压铆垫片的第一钣金件的示意图。
图3是铆接有压铆螺母的第二钣金件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钣金件与第二钣金件的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钣金件导电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默纳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默纳克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4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