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体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5142.5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9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33/04 | 分类号: | F16L33/04;F16L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杨勇;郑建晖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部为截面圆形的管体连接结构,是关于连接两根合成树脂波纹管之间的管体连接结构,优选地,至少一根波纹管的管体除圆形端部以外还具有截面方形壁部分。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有多种多样的合成树脂波纹管,另外,适合各种管结构的连接用接头也被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制造并被使用。这些接头能够大致分为,以筒状形成接头主体的接头和以二分离状形成接头主体的接头。本实用新型落入后者以二分离状形成的接头范围内。
但是,现有的管接头,这些无论是筒状接头,还是二分离状接头,都是比所连接的管体的外周直径更大或外周形状更大的接头。即,接头以从所连接的管体外周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构成。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由于管体通过接头而连接的部分形状变大,通常,至少在存在接头的部分,不能使多根管体之间与非连接部分一样以贴紧状并列配管,或者堆栈配管,与其说通常这样,倒不如说这已被常识化为理所当然的情况
但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如下结构形成的管体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即,在以如上所述的截面圆形壁部分具有环状突条部的合成树脂波纹管为对象的管体连接结构中,即便连接管体之间,在连接部中不会出现接头向外周方向突出而使形状变大的情况;并且在此将提供,即便存在接头连接部分,也能够使多根管体之间与非连接部分一样以贴紧状并列配管,或者堆栈配管的连接方法。本实用新型是尤其适合于,其管壁在管轴方向上以截面方形壁部分和截面圆形壁部分交替形成的合成树脂波纹管的管体连接结构。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达成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制管体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管体端部呈截面圆形且具备环状突条部;
接头呈半圆弧状的二分离体,所述接头具有由在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内周面侧形成的缘部而形成的凹入槽并在圆周方向两端部具有拧紧用螺丝孔;
在使所要连接的两个管体的端部以相同姿态对接的连接部上,介入有水密用衬垫,通过所述接头的所述缘部将两个管体端部的所述环状突条部夹持在所述凹入槽内,并拧紧连接两个接头主体。
另外,用于所述管体连接结构的所述水密用衬垫由弹性材料形成,并具有在接头主体的所述凹入槽内比两侧的所述缘部更向外周面侧凹入的形状,所述水密用衬垫以圆周方向两端部的表面部比接头主体两端部的表面部向外侧仅突出合适的厚度的结构而形成。
用于所述管体连接结构的所述水密用衬垫具有,从半圆弧状部两端部分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凸缘。
就用于所述管体连接结构的所述水密用衬垫而言,半圆弧状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是向内面侧突出的突出部,两侧缘部是向外周面侧凹入的凹入部。
优选地,管体连接结构中,所述接头主体以比正半圆稍微小的半圆的方式形成。
优选地,管体连接结构中,所述接头主体以与管体截面方形壁部分的外周形状大致相同或比其稍微小的形状形成。
优选地,管体连接结构中,所述水密用衬垫在所述突出部的内面具有沿圆周方向突出的两条凸筋。
优选地,管体连接结构中,就所述水密用衬垫而言,在所述两端部中的至少一侧的表面部,具有向该衬垫突出部的内面侧终止端部的凸筋。
优选地,管体连接结构中,所述水密用衬垫的所述外侧突出厚度为0.1~1.0mm。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接头的立体图。
图2是该接头的接头主体和衬垫的立体图。
图3是对象波纹管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线截面图。
图5是图3中B-B线截面图。
图6是表示接头分离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说明接头和管体连接方法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接头和管体连接状态的纵向截面图。
图9是表示接头和管体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另外实施例的接头的相当于图7部分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另外实施例的接头的中央横向截面图。
图12是示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可连接的螺旋管的主视图。
图13是示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可以连接的转接器的主视图。
图14是示例出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连接可能的其他转接器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壁
2方形壁部分
3圆形壁部分
4环状突条部
10接头主体
12圆周方向端部
13凹入槽
14侧缘部
15螺丝孔
20水密用衬垫
21主体部分
22凸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拓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拓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51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糊化淀粉生产装置
- 下一篇:可弹开式箱体或腔体的弹开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