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电子助力转向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6389.9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顾云青;刘嵘;黄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电子 助力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电子助力转向机。
背景技术
电子助力转向机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承担着传递驾驶员输入方向盘转向信息,提供辅助助力,协助驾驶员完成车辆转向意图的作用。电子助力转向机通常包括助力单元、减速器、扭矩传感器、线束接插件和转向机械部件。助力单元包括驱动电机、电机输出轴和控制单元,是电子助力转向机的核心单元,承担着根据驾驶员意图、车辆行驶车况等综合要求进行分析计算,提供合适的助力输出,通过转向机械部件驱动车辆按意图安全、可靠、舒适进行转向运动。
通常电子助力转向机的助力单元与减速器为集成一体式,其中助力单元的电机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采用专用设备压装成一体,保证驱动电机输出扭矩可靠准确传递至减速器,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准确驱动转向机机械部件,驱动车辆按意图行驶。但是,在售后维修过程中售后维修人员却无法直接拆卸和装配。必须在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破坏性拆卸和分离,在拆卸后无法重复使用。在售后维修过程中,电子助力转向机发生故障,无论是转向机械部件故障还是助力单元故障,都必须对整个总成零件进行更换,往往产生非常高昂的费用支出和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安装,且可以保证可靠使用的电子助力转向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安装,使用可靠的电子助力转向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拆卸的电子助力转向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扭矩传感器、线束接插件、助力单元、减速器和转向机械部件,助力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电机输出轴,所述减速器包括减速器输入轴,所述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减速器输入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联轴器包括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联轴件,和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二联轴件,所述第一联轴件和所述第二联轴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联轴件的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联轴件的中心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减速器输入轴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联轴件嵌入到所述第一联轴件中并相互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联轴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联轴件的外表面为十字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联轴件包括外套和内芯,所述外套与所述第一联轴件的内表面嵌合,所述内芯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外套由橡胶制成,所述内芯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联轴件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电机输出轴插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中通过花键过盈配合,所述减速器输入轴插入到所述第二安装孔中通过花键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电机输出轴插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中通过锯齿过盈配合,所述减速器输入轴插入到所述第二安装孔中通过锯齿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助力单元的罩壳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线的方向设置的第一螺栓孔,所述减速器的外壳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对应的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助力单元的所述罩壳的外缘上形成锥面,并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将电机输出轴和减速器输入轴通过可拆卸的联轴器连接。维修时,方便拆装,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了维修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助力转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助力转向机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助力单元和减速器的一方向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助力单元和减速器的另一方向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输出轴、联轴器和减速器输入轴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联轴器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助力单元和减速器的局部侧视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扭矩传感器 2——线束接插件 3——助力单元
4——减速器 5——转向机械部件 6——联轴器
31——电机输出轴 32——罩壳33——密封圈
34——螺栓 41——减速器输入轴 42—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6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传动电动双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儿童三轮车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