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提高涉水能力的进气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6397.3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6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显祥;沈晶;林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181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涉水 能力 气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管,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提高涉水能力的进气管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使用的优越性能也越来越受到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关注。其中进气系统是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进气管道,空气经进气管道进入空气滤清器,过滤大气中的各种灰尘沙粒,然后进入发动机。但是在雨雪天气,尤其是出现暴雨或大风雪时,车辆浸泡在水中,水通过进气管道流入空气滤清器,当车辆再次启动时,部分水进入发动机会影响车辆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好的可提高涉水能力的进气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提高涉水能力的进气管结构,所述的进气管连接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上设有一管口朝上的支进气管,使进气管的进气口端分成主进气管和支进气管,所述的主进气管和支进气管内均设有电控阀,当水进入主进气管后,主进气管内的电控阀关闭,大气从支进气管进入空气滤清器,继续工作,当水位到达支进气管管口时,支进气管内的电控阀关闭,防止水进入进气管。
所述的主进气管的管口设有传感器a,主进气管内设置电控阀a,支进气管的管口设有传感器b、支进气管内设置电控阀b,传感器a、电控阀a、传感器b和电控阀b均连接一控制器,传感器a和传感器b探测到的水位信息传送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控阀a和电控阀b的开启和关闭。
所述的传感器a设置在主进气管管口的最低处,所述的传感器b设置在支进气管管口的最低处。
所述的主进气管内设有电控阀a密封连接的安装卡槽a,所述的支进气管内设有与电控阀b密封连接的安装卡槽b。
所述的支进气管为从进气管上分出的支路,支进气管设置在进气管上方,其管口向上,支进气管的长度为10~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进气管的出口端设置一支进气管路,该支进气管路向上延伸,管口朝上,当过量的水进入主进气管路时,电控阀a关闭,使主进气管路关闭,防止水进入发动机,同时由于支进气管路朝上设计,相当于将警戒水位提高了,大气仍可从支进气管路进入,使车辆正常运行,当水位到达支进气管路的管口时,支进气管路内的电控阀关闭并密封,放置水进入空气滤清器,有效的提高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提高涉水能力的进气管结构,所述的进气管连接空气滤清器,所述的进气管上设有一管口朝上的支进气管,使进气管的进气口端分成主进气管1和支进气管2,使进气管的进气口端呈“Y”型。支进气管为从进气管上分出的支路,支进气管设置在进气管上方,其管口向上,支进气管的长度为10~50mm,相当于将车辆的警戒水位提高了10~50mm。
所述的主进气管1的管口设有传感器a11,主进气管内设置电控阀a12,支进气管的管口设有传感器b21、支进气管内设置电控阀b22,主进气管内设有电控阀a密封连接的安装卡槽a,所述的支进气管内设有与电控阀b密封连接的安装卡槽b,传感器a11、电控阀a12、传感器b21和电控阀b22均连接同一控制器,传感器a11和传感器b21探测到的水位信息传送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控阀a12和电控阀b22的开启和关闭。
传感器a11设置在主进气管1管口的最低处,所述的传感器b21设置在支进气管2管口的最低处,当水进入主进气管1后,传感器a11探测到水位超过了警戒水位,就将该信息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控阀a12关闭,此时,大气从支进气管进入空气滤清器,继续工作,满足低速下的车辆行驶,当水位到达支进气管2管口时,支进气管内的电控阀b22关闭,防止水进入进气管,有效的提高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63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频率亥姆霍兹谐振腔
- 下一篇:植物蓄水底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