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6432.1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1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谨;谈丽华;路江龙;杨律磊;傅根洲;王迅飞;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4/00 | 分类号: | E04H14/00;E04B1/9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重叠 体型 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建筑,尤其涉及一种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
背景技术
不同的地域处于不同的地震带,当不同的地震带发生地震时,震波对地面的冲击方向就不同,地面上的建筑物毁坏的程度也不同。当地震来临时,导致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倒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避免建筑物破坏,按抗震要求设置的垂直的构造缝叫做抗震缝。目前,公知的建筑抗震缝主要是沿着建筑物单体外轮廓直线或折线设置,使得建筑物分成若干的独立抗震单元,便于抗震设计,此种抗震缝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只适用于一般体型建筑,无法适用于平立面复杂的建筑,特别是重叠体型建筑,重叠体型建筑在外观上呈若干块体沿竖向重叠布置,为了满足抗震设计要求,通常需要增加许多结构设计难度及相应的建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的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包括分隔的第一地下室、第二地下室以及设在第一地下室上的第一立柱、设在第二地下室上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一地下室上围合有第一独立抗震单元,所述第二立柱的外侧位于所述第二地下室上围合有第二独立抗震单元,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的内侧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外侧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抗震缝、第二环形抗震缝,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横跨有第三独立抗震单元。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第二立柱的顶端与所述第三独立抗震单元的底端之间均设有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一步包括所述减震装置为防屈曲支撑或粘滞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第三独立抗震单元均呈长方体形。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抗震的重叠体型建筑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独立抗震单元、第二独立抗震单元的高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抗震缝布置灵活,通过在建筑内部设置环绕形抗震缝,可满足较为复杂的建筑方案设计,同时将复杂建筑简化为若干规则单体,有效的减少了平立面复杂建筑的设计难度与建造成本;
2、降低了结构设计及建造难度,仅需对独立抗震单元分别进行抗震设计及建造;
3、建筑抗震性能优良,独立抗震单元减少了地震作用,提高了抗震能力,大大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能最大程度满足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及建筑外观上的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可靠。
5、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地下室,2、第二地下室,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独立抗震单元,6、第二独立抗震单元,7、第一环形抗震缝,8、第二环形抗震缝,9、第三独立抗震单元,10、减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6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