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8871.6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7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河;张小满;肖孔武;李中延;黄文顺;安贵全;苏艳军;李冬梅;丁玉茹;于凤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迈科锂离子电池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王东亮 |
地址: | 52377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焊接 防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全球的热潮,采用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被视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最佳能源,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及新材料的出现,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比以往的锂离子电池提高很多。因此,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往大型化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用的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大型方形电池。
现有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与正极柱及负极柱焊接的方式来进行导接,在汽车驶动过程中会不断产生震动,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导接的电芯与极柱会存在松动脱离的现象,给汽车使用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增加产品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产品导电效应及改善固定效果的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其包括壳体、电芯卷芯、上盖、极柱及固定螺丝,所述电芯卷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口由所述上盖密封,所述电芯卷芯由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层叠排列并卷合而成,所述正极片及负极片分别凸伸形成接触片,所述极柱卡固于所述上盖上,所述接触片中部上开设有孔槽,所述极柱于所述壳体内部凸伸设有极柱片,所述极柱片中部开设有固持孔;所述接触片与所述极柱片周缘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并在接触片上形成点焊部,所述孔槽与所述固持孔匹配对接并通过固定螺丝连接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呈长方体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上卡设有安全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通过在接触片与极柱片焊接形成点焊部的基础上,增加固定螺丝将接触片与极柱片进一步卡固,防止接触片与极柱片在震动状态下分离,提高了产品导电效应及改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包括壳体10、电芯卷芯20、上盖30、极柱40、安全阀50及固定螺丝60,所述壳体10呈长方体形,其上口由所述上盖30密封;所述电芯卷芯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芯卷芯20由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层叠排列并卷合而成,所述正极片及负极片分别凸伸形成接触片21,所述接触片21中部上开设有孔槽211。
所述极柱40分别卡固于所述上盖30两侧,所述安全阀50卡设于所述上盖30上,所述极柱40于所述壳体10内部凸伸设有极柱片41,所述极柱片41中部开设有固持孔411;所述接触片21与所述极柱片41周缘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并在接触片21上形成点焊部212,所述孔槽211与所述固持孔411匹配对接并通过固定螺丝60连接在一起,使得电芯卷芯20与极柱40更有效地固接,防止了汽车在驶动过程中由于震动颠簸造成接触片21与极柱片41分离,进而给驾驶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增加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焊接防震结构通过在接触片21与极柱片41焊接形成点焊部212的基础上,增加固定螺丝60将接触片21与极柱片41进一步卡固,防止接触片21与极柱片41在震动状态下分离,提高了产品导电效应及改善固定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迈科锂离子电池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东莞市迈科锂离子电池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88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灵芝孢子粉原料中塑化剂残留及污染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池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