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电式热量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8954.5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8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芳;郭键钢;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威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7/00 | 分类号: | G01K17/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 量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式热量表。
背景技术
现有热量表的电源采用内接电池或外接电源两种方式,热量表内接电池使用寿命为6年以上,热量表外接电源采用市电供电,其电压220V,频率50Hz。热量表的功能需求逐渐增加,其静态电流也随之提高,采用电池供电方式,内接电池的能量不能保证使用寿命要求;废弃电池为不可回收物,更换下的电池会造成浪费和影响环境。热量表的市电方式增加了工程安装要求和难度,提高硬件成本。热量表的目前电源方式,提高用电量或增加电池费用,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
专利号为99105498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式热能表用的温差发电器,它是在其热源管外壁有若干个集热块,分别固定一块温差电换能器和配套的散热器。热源管串接入供热管道后,当供热管内有热水流过时,热量便由集热块传送到换能器,余热由紧贴在换能器冷面的散热器散发到周围空间去,在换能器的两面形成温度差。由于温差电元件的塞贝克效应,在换能器的输出端产生温差电动势(即开路电压),经过升压稳压模块变换,为热能表提供稳定的额定电压。其缺陷为结构复杂,且不能随时选择是否与热能表连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利用热能转换成电能给热量表提供工作电源的热电式热量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热电式热量表,包括计算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热电组件,热电组件、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计算器连接。热电组件由温差发电模块组和散热器组成。
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组由多块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串联而成,连接有用于输出温差发电总电能的电压输出接口。
所述流量传感器为电磁式、机械式和超声波式的任一种。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材质为金属膜铂电阻。
所述散热器为片式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热电组件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组的一侧与热源管道接触,另一侧与处于室内环境中的片式散热器接触,使得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组的两侧产生温度差,利用塞贝克原理,将管道内热源的热能转换为电能,为热量表提供新的清洁能源,满足计算器的测量、计算、显示和存储的功耗需求。跟现有技术相比,直接将温差发电模块集成到热量表的连通管段部分,可根据需求选择是否将温差发电模块组连接到计算器上,应用灵活,也明显降低承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电组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热电式热量表,为热电智能供电的一体式热量表,主要包括计算器1、热电组件2、流量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4、连通管道5。流量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4均安装在连通管道5内,它们分别通过导线与位于连通管道5上方的计算器1连接,连通管道5安装流量传感器3的管段上有一个立方凹槽用于安装热电组件2,热电组件2通过导线与计算器1连接。
如图2所示,热电组件2包括由多块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211串联组成的温差发电模块组21和散热器22,散热器22为片式铝散热器,温差发电模块组21连接有用于输出温差发电总电能的电压输出接口23,温差发电模块21和铝制散热器22之间的空隙处用聚氨酯发泡材料6填塞,起到隔热和固定作用。
连通管道5采用导热性好的铜或者铸铁、不锈钢等材料铸造而成。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211可以采用外购件。流量传感器3可以采用为电磁式、机械式和超声波式中的任一种。温度传感器4采用材质为金属膜铂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连通管道5连接于供暖系统的供热管道上,供热管道中高温热水的热量传送给温差发电模块组21,温差发电模块组21外侧连接的散热器22处于室内环境温度中,供热管道中的高温热水与室内环境之间有温差,即在温差发电模块组21的两侧形成温度差,通过塞贝克效应,实现半导体温差发电,温差发电的总电能由电压输出接口23输出到计算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威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威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89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