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锦绣结合的丝织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9428.0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8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1/00 | 分类号: | D03D21/00;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四川泽坤律师事务所 51225 | 代理人: | 曹洪光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锦绣 结合 丝织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丝织品,特别是一种将织锦与刺绣结合的丝织品,属纺织品领域。
背景技术
织锦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中国丝织提花技术起源久远。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已有丝织物。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烂,技艺臻于成熟。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生产织锦,供宫廷享用。唐代贞观年间窦师伦的对雉、斗羊、翔凤等蜀锦图案,称为绫阳公样。在织造工艺上由经锦改进为纬锦,并出现彩色经纬线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的退晕手法。北宋宫廷在汴京等地建立规模庞大的织造工场,生产各种绫锦。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织锦为机械操作,适用于工业生产线批量生产,效率高,但工艺不够精美。刺绣为手工制作,工艺精良美观,但效率低,需要消耗大量人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将织锦和刺绣工艺结合的丝织品,本实用新型经提花使面料和图案轮廓一次成型,以此作为刺绣的原材料,将织锦和刺绣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丝织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锦绣结合的丝织品,包括面料和面料上的图案轮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织品是面料和面料上的图案轮廓线一次成型而形成的丝织品。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丝织品,所述丝织品的面料和面料上的图案轮廓线经提花一次成型。
更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丝织品,所述丝织品的面料和面料上的图案轮廓线是由单纬线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提花,为织锦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特定术语,具体而言,就是在织锦中,纺织物以经线﹑纬线交错组成的凹凸花纹。
本实用新型利用提花工艺使面料和图案轮廓线条一次成型,以此作为进一步刺绣加工的原材料,将织锦和刺绣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丝织品的质量。刺绣在面料上的轮廓线内进行,方便操作,加工简易。面料和面料上的图案轮廓线由单纬线构成,既节约纬线成本,而且让面料更薄,刺绣工艺更加方便适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子及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施行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锦绣结合的丝织品,包括面料1和面料上1的图案轮廓线2,所述丝织品是面料1和面料1上的图案轮廓线2一次成型而形成的丝织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丝织品,所述丝织品的面料1和面料1上的图案轮廓线2经提花一次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丝织品,所述丝织品的面料1和面料1上的图案轮廓线2是由单纬线构成。
本实用新型利用提花工艺使面料1和图案轮廓线条2一次成型,以此作为进一步刺绣加工的原材料,将织锦和刺绣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丝织品的质量。刺绣在面料1上的轮廓线2形成的轮廓内进行,方便操作,加工简易。面料1和面料1上的图案轮廓线2由单纬线构成,既节约纬线成本,而且让面料更薄,刺绣工艺更加方便适合。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蜀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9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