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引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0955.3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1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姜在波;张有用;李名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88 | 分类号: | A61M25/08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何传锋 |
地址: | 5106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引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导引导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中导入导丝的导引导管。
背景技术
自1969年Rosch等首先进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实验研究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TIPS技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的重要方法,并且对该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着比较明确的限定。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海绵样变、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下,传统经颈静脉入路穿刺门静脉难度大、风险高,甚至无法完成,此种情况被列为传统TIPS的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目前临床上没有完善的治疗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引导管,手术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导管能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引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的材质为硬塑料或其他医用材料,其前端弧形弯曲,在导管主体的前段设置两个侧孔,且在导管的前端其内腔由粗逐渐变细。
所述侧孔包括用于引出安全导丝的第一侧孔和引入工作导丝的第二侧孔,第一侧孔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二侧孔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中,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导管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扩大传统TIPS的适应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带鞘)。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不带鞘)。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带导丝)。
图4是手术示意图之一(导丝未进入门静脉前)。
图5是手术示意图之二。
图6是手术示意图之三。
图7是手术示意图之四。
图8是手术示意图之五。
图9是手术示意图之六。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导管包括导管主体,该导管主体前段弧形弯曲,为长度30cm、直径5F的导管,材质为硬塑料或其他医用材料,硬度佳,有一定韧性,不宜打折。导管尖端有端孔,距离尖端1cm和2cm处分别有2个直径1mm的侧孔。侧孔近端导管的内径1.0mm,可通过0.035inch导丝;侧孔远端至导管尖端导管的内径0.46mm,可通过0.018inch导丝。导管前端的内腔由粗逐渐变细。手术中使用时,0.018inch安全导丝从导管尖端端孔插入,从侧孔1引出;0.035inch工作导丝从侧孔2插入。在导引导管沿安全导丝前进的同时,带动工作导丝向前移动进入门静脉,完成引导的目的。
请参阅图3,导管的前端弯曲,其内腔由近端向尖端逐渐变细;安全导丝由尖端进入,并由第一个侧孔引出,工作导丝由第二个侧孔引入。
请参阅图4至图9,在PTIPS手术中,利用导引导管把体外的工作导丝引入狭窄的门静脉,0.035inch工作导丝在体外;0.018inch安全导丝从导管尖端端孔插入,从侧孔1引出;工作导丝从侧孔2插入;导引导管沿安全导丝向门静脉推送;带动工作导丝进入门静脉;工作导丝进入门静脉,完成引导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导管主要用于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中导引导丝进入门静脉,亦可用于其它临床治疗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09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