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速箱的轴承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3681.3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2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文;曹宇;顾学科;顾俊;黄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39;F16C33/66;B66B11/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速 轴承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速箱的轴承润滑结构,特别是立式电梯曳引机减速箱中安装于主动轴上方的轴承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滚动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内部元件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对滑动,从而导致摩擦发热和元件磨损,为了降低磨损、防止锈蚀,避免因摩擦发热引起工作温度过高,必须进行可靠的润滑。轴承的润滑方法大致分为脂润滑和油润滑两种。脂润滑的轴承结构设计简单,润滑脂可起很大的密封作用,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但是润滑脂的性质不如润滑油稳定,摩擦功耗大,不宜在高速和温度变化大的场合应用。所以在高速、高温的条件下则采用油润滑,油润滑时,油膜形成和补充性好,还起冷却散热作用,降低轴承的温升。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立式电梯曳引机减速箱结构,所述的减速箱包括蜗杆轴1(主动轴)、主轴2(从动轴)、蜗轮3、箱体4,蜗杆轴1的两端通过上下两组滚动轴承转动地置于箱体4上,蜗杆轴1上方的滚动轴承包括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且蜗杆轴1的一端伸展至箱体4外与电机(图中未示出)相连接,蜗杆轴1的轴向依靠蜗杆透盖13压住第二轴承6的外保持架而实现轴向定位,蜗杆透盖13的中部内圈与蜗杆轴1之间设有第一油封14。第二轴承6的内保持架由垫圈11和锁紧螺母12进行固定。第一轴承5的内保持架压靠在蜗杆轴1的轴阶上,第一轴承5的外保持架压靠在油封座15上,油封座15与蜗杆轴1之间套设有第二油封16。主轴2通过滚动轴承枢置于箱体4上,主轴2中间套装有蜗轮3,蜗轮3与蜗杆轴1上的齿轮段101相互啮合传动。该结构中,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中加有润滑脂,当混入水分、灰尘、磨屑时难以分离;当蜗杆轴1在高温环境下高速转动时,润滑脂的稳定性变差,摩擦力距较大,磨损功耗变大,导致振动、噪音,轴承寿命大大降低,所以在这种工况下就需要频繁的更换润滑脂,但是为了更换润滑脂,就必须设置供应和排除润滑脂的管道和收集使用过的润滑脂收集器,成本高,结构设计和更换维护过程都比较繁琐。所以在高温高速的工况下,该结构需要改用油润滑,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带走轴承周围大量的热量,并且冲走杂质,但润滑油易流动,故需要设计一种具有良好保油功能的轴承润滑结构,将润滑油循环的输送到轴承部件中。
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结构设计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减速箱的轴承润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减速箱的轴承润滑结构,所述的减速箱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轴与从动轴通过各自轴上的齿轮段相互啮合传动,主动轴通过轴承立式安装于减速箱内,在主动轴上且位于减速箱上方的轴承处增设有轴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润滑结构包括轴承套、螺旋套和导油套,所述的轴承套固定安装于减速箱上,轴承的外保持架设置于轴承套的内圈上,而轴承的内保持架套装在主动轴上;所述的螺旋套套装在主动轴上,螺旋套的一端压靠于轴承内保持架的下端面上、螺旋套的另一端压靠于主动轴的齿轮段台阶上,在螺旋套的外圈上开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的导油套套装在螺旋套的外圈上,导油套的一端与轴承套固定联接并与轴承的下端面之间形成有储油空间、导油套的另一端在靠近齿轮段啮合处开设有进油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轴承的内保持架的上端面由垫圈和锁紧螺母固定,所述的轴承的外保持架的上端面由螺杆透盖压靠,套装有轴承的主动轴轴段上开设有第二螺旋槽,在靠近轴承上端面的主动轴段上开设有与主动轴上的第二螺旋槽连通的凹槽,螺杆透盖与轴承的外保持架的上端面接触处开有出油口,轴承套上开有与螺杆透盖上的出油口相通的下油槽,减速箱在蜗轮蜗杆啮合传动时,减速箱内的润滑油被压入导油套上的进油口,通过螺旋套上的第一螺旋槽将润滑油压入储油空间,继而通过主动轴上的第二螺旋槽和凹槽将润滑油输送到轴承上部,轴承上部的润滑油再通过蜗杆透盖上的出油口和轴承套上的下油槽回到减速箱内而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3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6速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 下一篇:液硫池衬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