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制备的检测双酚A丝网印刷电极传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453821.7 申请日: 2012-09-07
公开(公告)号: CN203083964U 公开(公告)日: 2013-07-24
发明(设计)人: 张勇;魏琴;范海霞;杜斌;李慧芝;李贺;吴丹;王自福;刘伟华;曹伟;马洪敏;朱宝存;闫良国;罗川南;朱沛华;张永芳 申请(专利权)人: 济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30 分类号: G01N27/3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50022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掺杂 石墨 制备 检测 丝网 印刷 电极 传感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制备的检测双酚A丝网印刷电极传感器。具体是采用氮掺杂石墨烯作为制备丝网印刷电极的传感材料,制备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双酚A的丝网印刷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属于环境监测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酚A是一种环境雌激素,是工业上最常用的化工原料之一。双酚A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能干扰生物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对生物体的生理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双酚A可以影响人体免疫机能,改变遗传信息的某些基因,最终引起细胞的畸变,产生肿瘤,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毒性,可能造成不可修复性损伤,如会导致雌性生物体的子宫、乳腺癌变畸形等。 

双酚A广泛应用于聚碳酸酯、环氧树脂、阻燃剂、增塑剂、橡胶抗老化剂、农药、涂料等的生产中,而用这些材料生产的终端产品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在婴儿奶瓶,微波炉饭盒、食品包装盒、饮料罐等均含有双酚A。 

随着双酚A生产规模的增加,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原污水、污水以及浓缩污泥中均存在双酚A。在加工、处理、装卸、运输的时候,双酚A也可以以粉尘的形式从包装中进入环境;在日用品堆积存放时,也会有双酚A渗漏。 

近年来,双酚A的需求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目前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研究表明,其生物降解困难并且可抵抗普通的化学氧化作用,常规处理工艺很难将其从环境水体中去除,对生物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衍构成威胁。 

目前,检测双酚A的主要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气质联用法、荧光法、单扫描极谱法、化学发光法、分子印迹技术、酶联免疫法等。这些方法对环境中双酚A的定量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但是仪器设备昂贵、前处理方法比较繁琐。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 

与上述方法相比,电化学分析法具有仪器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传统电化学传感器多采用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的固体电极,且使用前的预处理较为繁琐,一致性较难控制,从而导致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差,同时还存在传感器表面较易破坏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简易、经济、灵敏、快速测定环境中双酚A的丝网印刷电极电化学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制备的检测双酚A丝网印刷电极传感器,包括PET基板,PET基板上设置由氮掺杂石墨烯的导电碳油墨制成的工作电极、由导电碳油墨制成的辅助电极和由Ag/AgCl油墨制成的参比电极,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与相应的电极触点通过银浆连接,PET基板上覆盖有绝缘有机涂层使工作电极区域形成一圆形电解池凹槽。

氮掺杂石墨烯(nitrogen-doped graphene sheets,简写N-GS),将氮原子引入石墨烯的片层中,利用氮原子替代碳原子使石墨烯带隙变宽,可调整其能带结构和物化性质。具有高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的边缘位点,扩展了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电催化、电池、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本实用新型传感器具备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用氮掺杂石墨烯作为制备丝网印刷电极的传感材料,该材料合成简单易行,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导电性的优点,可以促进电子的传输,改善电极的表面性能,显著提高了检测双酚A的灵敏度。

(2)本实用新型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实现双酚A的快速准确检测。 

(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直接采用掺杂纳米材料的导电碳油墨制备丝网印刷电极,使丝网印刷电极具有制备简单、加工方便以及成本低的特点,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 是丝网印刷电极示意图。 

图1标号说明:1. PET基板,2.工作电极,3.辅助电极,4.参比电极,5. 电极触点,6. 绝缘有机涂层,7. 圆形电解池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1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制备的检测双酚A丝网印刷电极传感器,结合图1,制备步骤如下。

(1)清洗PET基板1,干燥后在基板上印刷掺杂质量分数为0.5%的氮掺杂石墨烯的导电碳油墨,制成丝网印刷电极的工作电极2,常温干燥。 

(2)用导电碳油墨在基板1上印刷辅助电极,制成丝网印刷电极的辅助电极3,常温干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3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