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机电暂态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3864.5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8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浩;谢小荣;陈志刚;董宜鹏;刘志文;夏文波;徐龙博;郝为瀚;周钰;成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 并网 式光伏 发电 系统 机电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机电暂态模型,是一种光伏PV和电力系统分析领域中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输配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已经取得广泛的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含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网动态分析中需要采用兼具精度和效率的暂态模型,在既往研究中,光伏发电系统模型通常采用两类模型:一类是潮流模型,即将其建模成简单的功率源,不考虑其动态过程,这类模型常称为“潮流”模型,仅适用于潮流分析,而不能用于暂态分析。另一类是基于特定的光伏发电系统建立对应的电路或电磁模型,严格体现光伏发电系统中具体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算法和逆变器电路及其控制逻辑,这类模型虽然能满足电网机电暂态分析要求,但其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内部结构(如单级或双级式)和控制方法(如各种不同的MPPT控制策略)因厂家不同而具体各异,导致其通用性差,需要对不同厂家、型号的光伏发电系统分别建模,工作量极大、效率低,也不切合实际;(2)所建模型的电路或电磁模型涉及各厂家专有的设备内部参数,这些内部参数有些属于商业机密,难以取得相关的模型参数,给建模带来困难;(3)电路或电磁模型复杂,为保证精度,计算步长设置非常低,严重制约分析计算的速度,效率低。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技术的发展,亟需设置通用的模型结构,以提高仿真分析的自动化水平和扩大计算规模。需要分析已有各类光伏发电系统的共性特征,并针对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的需求,形成一种通用性的建模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适用于大型电网系统机电暂态仿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通用的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机电暂态模型,其特征在于:
1)它包括光伏电池PV单元、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DC变换单元、直流链接单元、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和保护单元;
2)光伏电池PV单元输入端包括光照强度端和光伏电池温度参数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DC变换单元的输入端、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的电压输入端;DC变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光伏电池PV单元的电压输入端、通过开关连接直流链接单元的输入端、其输入端连接直流链接单元的电压输出端、最大功率跟踪MPPT单元的输出端;直流链接单元的输入端连接DC变换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DC变换单元的一个输入端、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入端;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包括直流链接电压输入端、直流链接的直流侧输入功率输入端、直流链接电压输入端、有功功率输入端和无功功率输入端、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逆变器外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包括输出逆变器的轴电流分量参考值输出端;含电流内环控制的逆变器单元包括直流功率计算器、交流功率计算器、锁相环、逆变器和dq/abc变换器。
进一步地,
1)光伏电池PV单元设有输入、输出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如表达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38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