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保险防盗锁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5267.6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5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生;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生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47/02;E05B15/10;E05B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塘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具与机械锁具相结合的双保险防盗锁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场上机械锁具使用广泛,尤其是防盗门锁具更是不断出现技术革新,锁具造型千变万化。但是其模式仍然是机械钥匙打开机械锁,只是在复杂程度上有所增加,其具有两大致命缺点:一是技术是公开的;二是可以复制的。所以,盗窃者通过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任何机械锁,所以有锁相当于没锁。市场上同时存在多种型号的电子锁,但由于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不可能普及到普通居民家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技术成熟、价格低廉的机械锁,与技术简单、能耗低、价格更低廉的电子锁相结合,提供一种双保险防盗锁具。这样让盗窃者在没有电子钥匙的情况下,无法通过万能钥匙和技术打开机械锁,从而也就无法打开房门,让百姓家庭更加安全,有利于社会秩序安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双保险防盗锁具,其中:该锁具包括有机械锁部分、电子锁部分;所述机械锁部分,包括有相互连接的锁芯、机械锁舌和锁舌联动件,形成一个具有锁孔的锁体安装在门的一侧上;所述电子锁部分包括能源控制与锁闭件两部分,能源控制部分包括有通过导线将充电变压器、锂电池、控制电路板及电源、无线信号接收线圈及电子钥匙密码对应连通;锁闭件部分包括有通过导线连接的电磁铁及电子锁舌,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线圈设在装门框的体墙内,所述 电磁铁位置设在与所述锁孔位相对应一致的门的一侧上,所述电子锁舌与机械锁舌和联动件位置相互对应并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将电子锁具与机械锁具结构相结合,在保留传统开门方式的同时,极大增加了安全性。并且具备能耗低、体积小、操作简单的优势。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防盗报警功能、低电量提醒功能和应急开锁功能,拓展了锁具新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开态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锁态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侧面开态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侧面锁态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断面俯视开态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断面俯视锁态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钥匙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7中,本实用新型双保险防盗锁具安装在门框上的电子锁部分,各组成部件包括:
门框101、电子锁舌102、接收线圈103、控制电路板及电源104、电磁铁105、报警器106、电子钥匙107
图1至图7中,本实用新型双保险防盗锁具安装在门上的机械锁部分,各组成部件包括:
门201、机械锁舌202、锁舌联动件203、机械锁钥匙孔204、机械钥匙20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双保险防盗锁具的结构及操作方法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双保险防盗锁具的结构设计思想是基于使机械锁与电子锁相结合,由机械锁锁舌及联动件将门与门框锁定,而电子锁锁舌锁定机械锁锁舌及联动件。开门时须先使用电子钥匙打开电子锁,然后才能用机械钥匙打开机械锁,形成双保险开关门的功能。
如图1、2、3、4、5、6、7所示,本实用新型双保险防盗锁具中安装在门上的机械锁部分及安装在门框上的电子锁部分,所述机械锁部分,包括有相互连接的锁芯、机械锁舌和锁舌联动件,形成一个具有锁孔的锁体安装在门201的一侧上;所述电子锁部分包括能源控制与锁闭件两部分,能源控制部分包括有通过导线将充电变压器、锂电池、控制电路板及电源104、无线信号接收线圈103及电子钥匙107通过导线相互连接;锁闭件部分包括有通过导线连接的电磁铁105及电子锁舌102,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线圈103设在装门框101旁边的体墙内,所述电磁铁105位置设在与所述机械锁钥匙孔204位相对应一致的门框101的一侧上,所述电子锁舌102与机械锁舌202和锁舌联动件203位置相互对应并垂直。
所述机械锁舌202和锁舌联动件203上有一个斜面,斜面顶端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凸起。所述电子锁舌102是电磁铁105中心的铁芯,电子锁舌根部设有复原弹簧,断电状态下利用弹簧张力使电子锁舌102伸出,通电状态下利用电磁铁105的磁性使电子锁舌102缩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生,未经刘洪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5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