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扣式多位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7160.5 | 申请日: | 2012-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9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岳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岳雄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06;H01R13/512 |
代理公司: | 揭阳市博佳专利代理事务所 44252 | 代理人: | 黄少松;刘显通 |
地址: | 515438 广东省揭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扣式多位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方便安装的卡扣式多位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位插座,插座内部是采用螺丝固定插口模块、弹簧或点焊等固定导电片的方式,安装时装配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连接也不可靠,使用安全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安装装配、生产效率高、连接可靠耐用、使用安全性能高的卡扣式多位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顶盖和底盖;顶盖的面板镂空开孔的内旁侧设置有卡扣,对应面板镂空开孔处的内侧设置有插口模块,插口模块的旁侧卡筋扣设于卡扣上;顶盖设置有插孔板,插孔板通过其管正柱插接入插口模块的孔位,插孔板的扣钩插接入插口模块的开槽并扣设于面板镂空开孔处的卡挡上;插口模块内崁设有L极导电片、E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L极导电片、E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与导电线连接的夹持臂为侧卧的M型夹持臂;底盖内侧直接成型设置有压紧导电片的压紧块。
本实用新型,插口模块有三块;当然,插口模块可以少于三块,也可以多于三块。
本实用新型,每块插口模块有二孔插口、三孔和五孔通用插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卡扣卡接结构,插孔板、插口模块和导电片与插座面板之间的连接无须使用螺钉、弹簧或点焊,故容易装配,而且安全耐用,连接可靠;每块插口模块之间,分别通过其各自的M型夹持臂的强力夹,共用圆形高导线连接;连接可靠,不易脱落,接触面大而使用功率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安装装配、生产效率高、连接可靠耐用、使用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下面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顶盖、底盖分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顶盖的分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顶盖的面板与插口模块的分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插口模块与插孔板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插口模块与插孔板的分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导电片与导电线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N极导电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N极导电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盖;2、底盖;3、4、顶盖的面板镂空开孔;5、卡扣;6、插口模块的旁侧卡筋;7、插口模块;8、9、插孔板;81、91、管正柱;82、92、插口模块的孔位;10、插孔板的扣钩;11、插口模块的开槽;12、面板镂空开孔处的卡挡;13、L极导电片;14、、E极导电片;15、N极导电片;16、侧卧的M型夹持臂;17、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本实施例是一种卡扣式多位插座,包括顶盖1和底盖2;顶盖的面板镂空开孔3、4的内旁侧设置有卡扣5,对应面板镂空开孔处的内侧设置有三块插口模块7,每块插口模块的旁侧卡筋6扣设于卡扣上;顶盖设置有插孔板8、9,插孔板通过其管正柱81、91插接入插口模块的孔位82、92,插孔板的扣钩10插接入插口模块的开槽11并扣设于面板镂空开孔处的卡挡12上;插口模块内崁设有L极导电片13、E极导电片14、N极导电片15,L极导电片、E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与导电线连接的夹持臂为侧卧的M型夹持臂16;底盖内侧直接成型设置有压紧导电片的压紧块17;每块插口模块有二孔插口、三孔和五孔通用插口。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插口模块内崁入L极导电片13、E极导电片14、N极导电片15,插口模块通过其旁侧卡筋6推进顶盖的卡扣中,顶盖1的面板镂空开孔3、4处插接入插孔板8、9,插孔板通过其管正柱81、91插接入插口模块的孔位82、92,插孔板的扣钩10插接入插口模块的开槽11并扣设于面板镂空开孔处的卡挡12上;而导电线夹接在L极导电片、E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的侧卧的M型夹持臂16中;最后盖上底盖2,底盖2的压紧块17压紧导电片,顶盖1和底盖2通过螺钉装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岳雄,未经林岳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7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