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后扰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7187.4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6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更科博明;小泽修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金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扰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在车体的顶板或者后车门的上部的后扰流板。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等车辆而言,为了在车辆行驶时防止车体抬升,可在车体的后部,具体地说,在车体顶板的后部或者后车门的上部设置向车体后方突出的后扰流板。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647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顶面具有近似水平的表面,且相对于车体而言独立的树脂制成的后扰流板。
为了提高空气动力特性,车体顶板的后部通常呈向后下方倾斜的形状。随之,从空气动力特性考虑,使后扰流板顶面位于车体顶板延长线上,即后扰流板也设置为向后下方倾斜的形状。但是,此时后扰流板整体呈下垂的形状,影响外观形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兼顾外观美观性和空气动力特性的后扰流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后扰流板,包括位于车宽方向的两侧的隆起部和两个隆起部之间的中央部,所述中央部外表面位于车体顶板外表面延长线上。
可选地,从车体侧面观察时,所述隆起部的顶面沿水平方向或者向后上方抬升。
可选地,所述隆起部的向下延伸部分的外表面位于车体侧面的延长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改善外观形象的同时,确保空气动力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扰流板的车辆的斜后方观察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扰流板的侧视图。
图3为沿图2的B-B线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2……车体
20……车体顶板
40……车顶纵梁
70……铰链部
10……后扰流板
15……隆起部
18……中央部
151……过渡部分
152……向下延伸部分
30……后车门
35……后车门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车体2的顶部设有车体顶板20、在车体顶板20的车宽方向两侧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纵梁40。车体2的后部设置有后车门30,后车门30的上部设有后车门窗35。后车门30整体通过铰链部70结合于车体顶板20,可相对车体顶板20转动,从而露出车厢内部。
在后车门窗35的上方设置有向车体2的后方突出的后扰流板10。后扰流板10整体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隆起部15。两个隆起部15之间的区域称为中央部18。
如图2所示,中央部18外表面位于车体顶板20外表面的延长线上,即中央部18设置为向后下方倾斜的形状。隆起部15虽然也呈向后下方倾斜的形状,但是坡度比较缓,挡住了中央部18的部分区域。由此,避免了后扰流板10整体呈下垂的形状,改善了外观形象。同时,中央部18保持与车体顶板20相对应的形状,且中央部18在整个后扰流板10中所占的面积较大,因此能够确保所需的空气动力特性。
隆起部15不限于图2所示形状,从车体侧面观察时,其顶面可以呈水平面或者向后上方抬升的形状,部分或完全挡住中央部18。
并且,隆起部15由车外侧的向下延伸部分152和车内侧的与中央部18连接的过渡部分151构成外观形状。向下延伸部分152与后车门30相连。
另外,如图3所示,隆起部15的向下延伸部分152被构成为向后方收敛的形状。即,向下延伸部分152的横截面的外侧边缘位于车体2侧面的延长线上,设置为向车宽方向中央倾斜的形状。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空气动力特性。
以上,以后扰流板10固定设置在后车门30上的情形为例作了说明。但是,后扰流板也可以设置在车体的顶板上,此时也可以适用上述构造。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71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频治疗仪
- 下一篇:RH精炼装置物理模型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