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8397.5 | 申请日: | 201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5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刘传正;蒋宇静;吴学震;袁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2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控制 增阻大 变形 | ||
1.一种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其包括:增阻装置(1),螺纹钢杆体(2),锚杆托盘(3),锚杆螺母(4),拉绳式位移计(5),其特征在于:螺纹钢杆体(2)从增阻装置(1)一端中间通入增阻装置(1)内部,由增阻装置(1)内的卡瓣(8)卡紧,并且在增阻装置(1)内部的螺纹钢杆体(2)一端连接位移计钢丝(10);拉绳式位移计(5)连接在增阻装置(1)在锚杆螺母(4)外侧的一个凸起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其特征在于:锚杆的变形量的测量由拉绳式位移计(5)通过在增阻装置(1)内部将位移计钢丝(10)连接在螺纹钢杆体(2)的一端上得以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阻装置(1)包括:增阻装置外壳(12),卡瓣(8),加力钢圈(7),形状记忆合金杆(9),绝缘垫圈(11),固定螺母(6),其特征在于:卡瓣(8)的平直的一端和增阻装置外壳(12)焊接连接,在其连接处,卡瓣(8)利用本身的弧度组成之间有均匀间隔距离的圆形分布;加力钢圈(7)安装在卡瓣(8)和增阻装置外壳(12)之间;形状记忆合金杆(9)一端连接在加力钢圈(7)上,另一端穿过绝缘垫圈(11),由固定螺母(6)固定在增阻装置外壳(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装置外壳(12)为圆柱壳体,其在锚杆托盘(3)一端在外表面上有螺纹,在顶部中有一圆柱体凸起,其中部有一钻孔,其直径能够使得位移计钢丝(10)在孔中自由移动,圆柱体凸起上固定拉绳式位移计(5),在顶部四周有数量等于形状记忆合金杆(9)数量的钻孔,其直径和绝缘垫圈(11)相匹配;在增阻装置外壳(12)的另一端中间留有钻孔,其直径和螺纹钢杆体(2)直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瓣(8)为平面曲线沿轴线方向旋转而成的实体,然后由过轴线的平面切割成瓣状;平面曲线在连接增阻装置外壳(12)的一端为平直的形状,外表面向另一端由平直逐渐过渡到上升的曲线斜坡形状,其曲线在笛卡尔坐标中的方程为其中a为卡瓣(8)向内移动的最大距离,b为卡瓣(8)弯曲段的水平长度,且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在连接增阻装置外壳(12)的一端为平直形状,其平直状一直延伸到超出上表面平直段长度的距离为c时开始弯曲,其曲线为抛物线;卡瓣(8)内表面的平直段紧紧和螺纹钢杆体(2)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钢圈(7)为硬质合金钢,加力钢圈(7)截面为矩形,其内径和外径与卡瓣(8)组成圆的外径和增阻装 置外壳(12)内径相匹配;钢圈一端连接形状记忆合金杆(9)的面上等距轴对称的布置数量等于形状记忆合金杆(9)且内有螺纹的凹孔,螺纹凹孔直径、螺距与形状记忆合金杆(9)螺纹端的直径、螺距相匹配,加力钢圈(7)内外表面加工光滑;形状记忆合金杆(9)为两端带有连接螺纹的形状记忆合金杆(9),其表面覆盖有一层绝缘耐高温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杆(9)直径和绝缘垫圈(11)内径相匹配,形状记忆合金杆(9)的安装位置在卡瓣(8)之间的间隔之中与加力钢圈(7)相连接,且轴向和增阻装置(1)的轴线相平行与增阻装置(1)的中轴线成中心对称;绝缘垫圈(11)为纤维增强酚醛树脂材质的绝缘材料,其外形为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的叠加,内部有直径等于形状记忆合金杆(9)直径的穿孔,且较小外径的圆柱体的外径等于增阻装置(1)具有螺纹一端的钻孔的直径,且长度等于钻孔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其特征在于:卡瓣(8)的数量,卡瓣(8)的分布的间距,卡瓣(8)的圆弧角度以及形状记忆合金杆(9)的直径和数量相匹配;在加力钢圈(7)的移动作用过程中,卡瓣(8)随之收紧,要求形状记忆合金杆(9)的直径、卡瓣(8)之间的间隔距离必须满足在卡瓣(8)收紧的过程中,形状记忆合金杆(9)不会被逐渐减小间隔距离的卡瓣(8)所夹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增阻大变形锚杆,其特征在于:激励电流流经固定螺母(6)、形状记忆合金杆(9)、加力钢圈(7)、增阻装置外壳(12)、锚杆托盘(3)和锚杆螺母(4),与外界的电源组成闭合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83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