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后掠式全动偏转飞机平尾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0317.X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松;郑铜梁;黄笑秋;王日生;陶姝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5/02 | 分类号: | B64C5/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后掠式全动 偏转 飞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平尾设计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后掠式全动偏转飞机平尾。
背景技术
水平尾翼(以下简称平尾)是飞机部件中的一个重要气动力部件,用于配平飞机、使飞机保持俯仰方向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一般可分为水平安定面加升降舵和全动平尾两种布局形式。常规全动平尾共有两块翼面,一般位于机翼后方并对称分布在飞机对称面两边,整个平尾可绕平尾转轴转动,用于飞机俯仰控制。其平面形状一般为梯形,前缘为单一后掠角,平尾内侧的长度比平尾外侧的长。
常规全动平尾在大偏度(有效偏角在20°以上)时,翼面上的气流会出现大面积分离的情况,导致升力下降,翼面失速。对全动平尾就表现为其效率的下降或丧失,这限制了传统平尾的操纵性能。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
为了解决飞机全动平尾在大偏度时,翼面上出现气流大面积分离,导致飞机全动平尾效率下降或丧失,使平尾的俯仰操纵性能受限制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后掠式全动偏转飞机平尾外形结构。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后掠式全动偏转飞机平尾,包括平尾内侧、平尾外侧和后段后掠角,其特点是还包括位于平尾前部的前段后掠翼和由前段后掠翼形成的前段后掠角。
所述的前段后掠翼前缘形状尖锐,在大迎角下产生足够能量的有序涡流来抑制平尾外段主翼面流动分离;所述的平尾前段后掠角和后段后掠角不相等,平尾前缘前段后掠角一般为50°~70°。
(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当平尾处于较大的有效迎角时,该平尾前部会产生有序涡流。这种有序涡流经过平尾主翼面时,能有效抑制平尾主翼面上的气流分离,使平尾主翼面的失速面积减小,从而提高平尾大偏度下的俯仰操纵性能,有助于减小平尾的设计面积。
前段后掠翼后掠角较大,保证整个平尾在跨、超音速翼面焦点移动很小,可降低跨超音速下平尾绕转轴转动所需的力矩,有助于减小平尾舵机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双后掠式全动偏转飞机平尾示意图。
其中1前段后掠翼,2平尾内侧,3平尾外侧,4后段后掠角,5前段后掠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双后掠式全动偏转飞机平尾,包括平尾内侧2、平尾外侧3和后段后掠角4,其特点是还包括位于平尾前部的前段后掠翼1和由前段后掠翼1形成的前段后掠角5。
所述的前段后掠翼1前缘形状尖锐,在大迎角下产生足够能量的有序涡流来抑制平尾外段主翼面流动分离;所述的平尾前段后掠角5和后段后掠角4不相等,平尾前缘前段后掠角5一般为5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0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螺杆挤出机的母料输送包装系统
- 下一篇:救生艇释放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