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板立体建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0413.4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波;王烨;卢洪涛;黄鹏;孟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东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23 | 分类号: | E04F13/23;E04F13/26;E04F13/076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成实 |
地址: | 20012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板 立体 建筑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墙装饰复合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板立体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家具和一些公共设施的装饰就成了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标准。
复合板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外墙建筑的装饰中,装饰效果良好的复合板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现有技术中,用于外墙装饰墙面的复合板多为传统的复合板,其装饰效果以及防腐蚀性能都较低,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传统复合板建造的装饰墙面,不仅施工复杂、建造成本高,而且多为平整的墙面,其立体效果相当差,甚至没有立体效果,以至于装饰外墙的美化作用远低于预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板立体建筑结构,现有技术中复合板装饰建筑外墙体的施工过程较复杂,且危险性高,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复合板立体建筑结构,包括龙骨和复合板,在所述龙骨上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上设有“U”型型材,所述“U”型型材两侧分别通过铆钉固定有一块复合板;其中,“U”型型材底面为平面,且所述连接件连接于“U”型型材底面,所述复合板与龙骨之间的夹角为5~15°。
进一步地,相邻复合板之间的缝隙内充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由填充于“U”型型材内部的密封垫,以及用于将密封垫固定在“U”型型材内部且与相邻复合板相连的密封胶组成。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U”型型材与连接件的接触面设有橡胶条。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复合板为铜铝复合板。
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与龙骨相固定的第九角钢,与第九角钢通过螺钉相固定的第五槽钢,焊接于第五槽钢上的第十角钢,以及焊接于第十角钢上的第十一角钢和第六槽钢。
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和密封胶均由三元乙丙橡胶制作而成;所述橡胶条为由三元乙丙橡胶制作而成的可折叠橡胶条。
另外,所述“U”型型材与连接件通过转接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复合板与龙骨之间的夹角为5~15°,其美观明净、大方、具有现代感;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U”型型材和转接件将复合板安装于墙体外部,在安装过程中可调整“U”型型材和转接件的位置使复合板能够纵横两个方向移动,更加有理于外墙装置面平整度的调节及分格的统一;
(3)本实用新型采用铜铝复合板,其外型美观、强度高,重量较轻,可使整体的装饰效果更佳,同时使用寿命更长,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适合各种造型的建筑物的装饰,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复合板,2-“U”型型材,3-龙骨,4-密封垫,5-密封胶,6-橡胶条,7-第一槽钢,8-第二槽钢,9-第一角钢,10-第二角钢,11-第三槽钢,12-第四槽钢,13-第三角钢,14-第四角钢,15-第五角钢,16-第六角钢,17-第七角钢,18-第八角钢,19-第九角钢,20-第五槽钢,21-第十角钢,22-第十一角钢,23-第六槽钢,24-转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复合板立体建筑结构,包括复合板1、“U”型型材2、连接件、转接件24和龙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东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东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0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