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1207.5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张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194 | 分类号: | F16K17/1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郭佩兰 |
地址: | 10002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一些槽罐里面的液体由于泵进、泵出,或者温度的变化,引起槽罐顶部气压的变化。为了槽罐的安全,一般顶部安装呼吸阀,目前市场上有专业的呼吸阀,但阀体复杂,同时价格不便宜,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呼吸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阀装置,本装置简单,方便实用,特别适用于槽罐顶部的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场合。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这种呼吸阀装置,它包括:主阀筒、进气阀体、出气阀体,在主阀筒侧面分别焊有进气阀体和出气阀体,所述的主阀筒顶部通过螺栓III连接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以安装在主阀筒一侧的活页扣紧;所述的进气阀体包括:钢管,阀板I,阀板I安装在进气阀体的钢管上,位于主阀筒的内侧端,与安装在钢管上的活页I连接,配重板I连接在阀板I上;所述的出气阀体包括钢管,阀板II,阀板II安装在出气阀体的钢管上,位于主阀筒的外侧,与安装在钢管上的活页II连接,配重板II连接在阀板上。
所述的主阀筒由一个钢管构成。
进气阀体的钢管中心线与水平面有倾角a,该角度为5~10度。
出气阀体的钢管中心线与水平面有一倾角b,该角度为5~10度。
阀板I与主阀筒中心线之间有一夹角c,该角度为10~30度之间。
阀板II与主阀筒中心线之间有一夹角d,该角度为10~30度之间。
配重板I以螺栓I连接在阀板I上;配重板II以螺栓II连接在阀板上。
本装置优点是:简单,方便实用,特别适用于槽罐顶部的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俯视图。
图3:图1的B-B俯视图。
图4a:活页I中支撑件的主视图;
图4b:图4a的俯视图。
图5a:活页I中的活动片主视图;
图5b:图5a的俯视图。
图6a:活页III中的支撑件的主视图;
图6b:图6a的俯视图。
图7a:为活页III中的活动片主视图;
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
图1、图2、图3、图4a、图4b、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图7b中,1为主阀筒,2为出气阀体,7进气阀体,3为阀板I,4为配重板I,5为活页I,6为螺栓I,11为阀板II,12为配重板II,13为活页II,14为螺栓II,8为活页III,9为密封盖板,10为螺栓III,其中,5-1为活页I支撑件,5-2为活页I活动片,8-1为活页III支撑件,8-2为活页III活动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简易装置是由主阀筒1,进气阀体7与出气阀体2组成,整个装置是根据重力作用原理。
主阀筒1可由一个钢管构成,所述的主阀筒1顶部通过螺栓III 10连接有密封盖板9,密封盖板9以安装在主阀筒一侧的活页III扣紧,需要时可以打开检查。主阀筒需要垂直焊接在槽罐顶部。在主阀筒的侧面分别焊有进气阀体7和出气阀体2。进气阀体是由钢管与阀板I 3组成,阀板I安装在进气阀体的钢管上,位于主阀筒1的内侧端,与安装在钢管上的活页I 5连接,如图1所示。
当槽体内部为负压时,阀板I 3由于内外压差,向内打开,如果是正压则阀板I 3压在管口上,处于密封状态。
出气阀体2包括钢管与阀板II 11,阀板II安装在出气阀体钢管上,位于主阀筒的外侧,与安装在钢管上的活页II 13用活页连接,如图1所示。
当槽罐内部是正压时,由于压差会向外打开,气体排出。当槽罐内部是负压时,则盖板紧压在管口上,处于密封状态。
当槽罐要求超过一定正负压后才排气吸气,在阀板I 3、阀板II 11上均设有配重板I 4、配重板II 12,以增加打开时的压差,盖板上加配重板,可根据需要调整吸进排出的压力。活页I与活页II的结构相同。
为了保证出气阀与进气阀内不积水,焊接出气阀体时,钢管向主阀筒内倾斜,钢管中心线与水平面有倾角a,同样焊接进气阀体时、钢管向主阀筒内倾斜,钢管中心线与水平面有倾角b;同时阀板I与主阀筒中心线有一夹角c、阀板II与主阀筒中心线有一夹角d,以保证重力作用下密封。筒体直径将根据槽罐排气及进气的需求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1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调节阀体
- 下一篇:一种管道超压保护装置